“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在吉林省聋儿康复中心,4岁的听障小朋友赵展逸经过一年多的康复训练已能背诵古诗。
“门前以前是泥地,现在铺了石砖、坡道,出行方便多了。”作为无障碍改造受益户,吉林省敦化市雁鸣湖镇大山村有视力四级残疾的王秀波说起来喜上眉梢。
“上班第二个月,收入近15000元。”吉林残疾人双创项目“妙手人家”的创办人郎小明向记者介绍盲人按摩师的收入时一脸自豪。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发展残疾人事业意义重大而深远。无论是在偏远山村还是繁华都市,残疾人朋友更好的康复服务、更便利的出行、更真切的获得感,决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
康复更精准
康复是残疾人的第一需求,是残疾人事业的重中之重。
家住长春市南关区的陈桂英老人2016年5月患脑梗塞,导致右侧肢体严重功能障碍致残,生活不能自理,一切得需要家里人进行护理。在2017年初得知残联对肢体残疾人有免费康复救助,便积极联系康复中心工作人员,南关区残联康复中心第一时间派康复师入户开展居家康复服务。
自2017年起连续两年开始接受残联三个月的免费居家康复服务,康复师从实际病情出发,通过专业化的初期、中期、末期的康复评估,为该残疾人制定了“个性化”“精准化”“一对一”的康复方案,通过康复,老人由以前的卧床完全生活不能自理,康复到现在可以在室内主动行走,言语交流能力恢复正常。
“没想到恢复那么好,大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陈桂英老人的家属家属对残联这项惠民工作万分感激,没有残联的帮助就没有老人的今天。
自“十三五”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以来,吉林省残联围绕“为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到80%以上”的目标,坚持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的基本原则,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督导工作,截至2018年8月底,已为255925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为89115名残疾人提供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为35595名有康复需求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36971名因病致(返)贫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给予了优先保障。
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儿童助听器适配和0-6肢残、智力落后、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救助达到有一助一, 残疾人个人移动类、生活护理类、信息交流类的22类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达到现有需求全覆盖;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率在2017年底已达到66.12%,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签约率达到100%残疾人康复各项工作均全面、超额、提前完成中国残联各年度工作目标,2018年服务任务也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聚力促就业
残疾人就业一直是个难题,吉林省各级残联通过资金扶持,和项目带动,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
在吉林市有一个大型的速冻甜粘玉米及其制品加工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固定资产达到3000多万元的省级龙头企业,它的掌舵人马洪贵是一位残疾人。
马洪贵作为吉林市残联组织的“带传培训工程”的一级带头人,创立了“公司加农户”的带传方式,形成“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关系,每年在收购残疾人农户的甜粘玉米时,都要以高出市场价的百分之五的价格收购,几年来,为参加带传的残疾人让利30余万元,使残疾人创收50余万元,使120名残疾人基本脱贫。
马洪贵还在公司创办了残疾人就业和扶贫基地,积极吸纳和安置残疾人就业,几年来先后安置残疾职工85人,带动残疾人创业20户以上,帮扶残疾人困难户30余个。
“自己在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及各级残联的帮扶,所以要更多地回报社会。”马洪贵说。
吉林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吉林省政府持续将残疾人就业纳入民生实事项目重点推进。各市(州)、县(市、区)普遍将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度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为了帮助和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各有关部门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大局,在制定的就业政策中,对残疾人给予特殊倾斜并在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和社会救助以及辅助性就业等方面都制定了专门的政策文件。使残疾人在普惠的基础上享受了特惠待遇,残疾人就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有效地促进了残疾人的就业。
5年来,吉林省各级残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通过组织实施残疾人精准就业服务工程、农村残疾人带传培训工程、千家万户巧手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在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与企业对接等服务的同时加大了资金扶持的力度,加强了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省残疾人就业中心开通了全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帮助了一大批残疾人创业就业,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截至目前实现新增城镇残疾人就业4.6万人,16.6万名残疾人接受技能培训。
无障碍改造突出重点
家庭无障碍改造是保障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
史国明,吉林省敦化市雁鸣湖镇腰甸村人,本人为听力言语二级残疾人,妻子为肢体四级残疾人,一户多残,夫妻二人打零工为生,家庭生活困难,是当地的贫困户。
2017年,史国明家的房屋纳入危房改造项目,由建设部门在原地为其翻建房屋,市残联为其同步实施无障碍改造,在卫生间安装热水器一台、洗手池一个,解决其洗浴不便的问题,为其安装高、低位厨台一组,方便其做饭。
“改造后的条件很好很满意,感谢政府解决了我们生活上的困难。”史国明的妻子对记者说。
为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是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实现不让贫困残疾人掉队的重要举措,也是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兜底补短、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重要基础。
“十三五”以来,吉林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在逐年加大中央彩票公益金对农村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投入力度的同时,2016年至2018年省级彩票公益金每年投入1000万元,为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并连续3年将其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加以推进。
截止6月末,“十三五”以来,中央彩票公益金共投入2700.8万,省级彩票公益金投入6000万,为84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通过项目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善了受益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配套设施及出行条件。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扶残助残、有你有我,残健共融、携手同行。
胡艳苹在长春当地是扶残助残的“名人”,她先后救助收养了100多名智障人,他们之中有50多人已被家里接回或康复重返社会,还有48名智障人无忧无虑地生活在长春市九台区的“善满家园”。经媒体报道后,胡艳苹的事迹被更多人所知晓,她有了一个亲切的称呼:阿甘妈妈。
从1992年至今,胡艳苹始终坚持“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理念,以一己之力帮助那些智障孩子,并且一坚持就是27年。27年里,胡艳苹从没接受过外界的资助,27年里,胡艳苹一直在努力探索。
2015年5月,因为胡艳苹收养的智障孩子的一句玩笑话,创办了全国首家支持性就业基地——阿甘餐厅。2018年建立了为残障人提供辅助性就业的善满烘焙坊。这种新型的就业模式为残疾人能够融入社会、参与就业、体现自身价值开辟新的途径。
2017年5月,善满家园与朝阳区残联携手共同打造了为朝阳区乃至省内的残疾人提供创业孵化、培训实训就业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善满朝阳残障人创孵示范园,开创了从单一的托养智障人到精准定位、精准对接、精准培训、精准服务的为肢体、智力、语言等各类残疾人服务的先河,探索出一条让残障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价值,改变生活状况、增强幸福感的善满家园模式。
运营一年多来,成功孵化9家入驻企业;定期举办了社区活动、招聘会、技能竞赛、就业文艺汇演等扶残助残活动,先后开展了实训培训58期,培训残疾人600余人次;为爱心企业和残障人搭建沟通桥梁,为200人提供就业服务。
示范园还创建了以超市、干洗等项目的支持性、辅助性就业基地,成功安置了8名残障人就业,每月的营业额作为工资分发给工作的残障人。在示范园运营期间,中残联,省、市领导多次前来调研,充分肯定了示范园的发展模式。
帮助残疾人的事业没有终点,进入新时代,吉林省各级残联团结带领全省193万残疾人,准确把握新时代残疾人工作新特点、新变化、新要求,正以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研究谋划残疾人事业的新发展,谱写残疾人事业的新篇章。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