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事物,总是要经历萌芽、生长、成熟时期。这是事物发展规律,也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法则。相对而言,如今各地越跑越火的马拉松赛事就是一种新事物。
最近,苏州太湖马拉松赛最后阶段发生的一段插曲引发舆论关注:在距离终点不到一公里的时候,两位志愿者先后在赛道上向中国选手何引丽递国旗,导致其比赛节奏被打乱,最终获得亚军。赛后,有网友质疑何引丽为何将国旗扔在地上,赛事主办方和何引丽都对外回应,解释原委、表达遗憾。
单单评论这段插曲里谁是谁非,很容易失之偏颇。其实,让获得比赛前几名的中国选手身披国旗、跑到终点的场景,此前曾在很多马拉松赛上出现。
因此,这段插曲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数量不断增加的众多马拉松赛事中一个较为普通、但又十分吸引公众眼球的案例。如果理性分析这个事件,赛事主办方的解释、选手遭遇的委屈、网友的吐槽,其实都指向一个问题:赛事本身的专业性。如果足够专业,这些问题本可避免。
如果进一步探讨,各地马拉松赛越来越多、参与人数逐年提升,是否就等于赛事本身的专业化程度也随之提升了呢?恐怕这个等号并不好画。
如果没有运营者的主观努力,赛事的专业性并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自动提升。如果赛事组织运营不专业,不仅不能给地方加分,反而会给外界留下不好印象。以苏州马拉松赛事件为例,根据国际田联、国际路跑协会的规则和章程,终点阶段连裁判都不能进入赛道,又何谈志愿者两度入场递国旗呢?出现这样的问题,甚至让这种问题成为各地马拉松赛上的常态,只能说明赛事运营者缺乏专业精神。
从时间上看,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推进,中国马拉松赛事已经到了精耕细作的阶段。到了这个时期,赛事运营者应该一方面继续扩大马拉松赛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及时挤出其中的泡沫。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把赛事办得更加专业。所谓专业,就是说赛事本身需要进行周密筹划和执行,赛事组织、服务补给、安全保障、环境保护、信息发布等环节都要有相应的标准规范,并要求各方切实贯彻实施。要想真正在国际上打响品牌,更是要坚持按体育规律办事,这样才能经得起时间检验和历史沉淀。
当然,和国外拥有上百年办赛经验的城市相比,国内不少城市才刚刚起步,这个过程中难免“毛手毛脚”。不过,拉长这个缴学费的时间对一个城市和赛事本身来说没什么好处。尽快树立尊重赛事本身规律的意识,学会科学办赛、专业办赛,比忙着 四处“撒名片”更重要。须知,没有对体育本身的规律和专业的尊重,没有在办赛中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一个赛事办的次数再多,也难有质变、难言成熟。
让专业的更专业。希望更多马拉松赛事专业起来,真正成为城市名片、中国名片。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