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最后一座矿场将于年内关停
根据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门头沟区确定为“生态涵养区”。在门头沟分区规划中,把守护绿水青山放到了突出位置,建设滨水美丽山城。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绿色发展、产业转型、结对帮扶成为门头沟区代表团热议的话题。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最后一座矿场——大台煤矿将于年底关停,门头沟也将彻底告别千年采煤史,进一步推进生态涵养区的绿色发展。同时,低收入村结对帮扶的效果也已显现,自去年11月进入淡季以来,京西古道风景区的旅游收入同比翻了两倍。
绿色发展再推进:
门头沟将彻底告别千年采煤史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要落实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平原区与生态涵养区结对协作机制,推动生态涵养区成为绿色发展的示范区。
过去,门头沟区“乌金遍地下,百宝满山川”,因开采煤矿而出名,曾为京城发展贡献了“一盆火”,而伴随着长期矿山开采,门头沟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为落实新时代的绿色发展,近年来,门头沟区更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主动开展废弃厂矿,裸露山体、河道等生态修复工作,大幅提升了山区绿色景观质量、森林覆盖率和水源涵养能力。
审议现场,市人大代表、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阚兴报告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北京市最后一座矿场——大台煤矿将于年底关停,门头沟也将彻底告别千年采煤史。”阚兴回忆说,鼎盛时期,京煤集团在北京拥有10座煤矿,为北京市民提供日常烧火、取暖用煤。自2014年开始,京煤集团逐步开始大规模淘汰关停厂矿。目前只剩下最后一座,不久后也将彻底关停,每年100万吨的出煤量终将归零,为生态涵养区的绿色发展贡献一份力。
结对帮扶显成效:
京西古道风景区收入翻两倍
深化低收入村结对帮扶,也是门头沟区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工作。本市宣传文化系统8家单位纷纷扎根基层,与门头沟区低收入村结对帮扶。各单位积极将自己的特长与低收入村的资源禀赋相结合,把优质资源和先进管理理念带到村中。按照市委宣传部“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的帮扶要求,宣传系统8家单位在帮扶工作中,更加注重引导产业发展。其中,北京青年报社围绕柏峪村的非遗项目燕歌戏和水峪嘴村的京西古道旅游资源,推出了系列公益广告,联合打造了京西古道灯会,帮扶效果初显,同时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学习、可借鉴的乡村致富模式。
在门头沟区代表团的讨论现场,市人大代表、门沟头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党支部书记胡凤才兴奋地说:“去年11月以来,本已进入淡季的京西古道景区,旅游收入居然超过了覆盖国庆黄金周的10月份,这在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收入提高与结对帮扶密切相关,这也是门头沟区产业转型、发展绿色经济的缩影。胡凤才说,作为郊区旅游,每年入冬之后,都是旅游淡季,一直持续到次年清明节前后。“在低收入村结对帮扶工作中,北京青年报社党委一班人和北青旅领导班子、水峪嘴村党支部一起,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引入非遗项目‘四川自贡灯会’,首次打造‘京西古道冰雪嘉年华彩灯会’项目,并于2018年11月1日开始亮灯。门票、餐饮、民俗等旅游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同比翻了两倍,确实把冬季变成了旺季。”
产业转型新突破:
政府成功回购园区产业用地
门头沟区在探索产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去年底成功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优先回购一宗园区产业用地,确保了“腾笼换鸟”中笼子始终掌握在政府手中。
在讨论现场,市人大代表、北京石龙经济开发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春分享了这段的经历。中关村门头沟园(石龙经济开发区)的前身是石龙工业区,曾是以工业生产为主营业务的厂区。2012年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后,开始转型升级,从工业园向科技园转变。“作为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区的直属公司,我们负责园区开发建设、运营、产业培育、招商引资等工作。园区转型需要‘腾笼换鸟’,一些不适合新发展定位的制造业公司要逐渐疏解腾退,再利用腾退空间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新技术产业。”
位于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区内的北京安普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曾经是做非金属材料加工的,显然不符合首都发展功能定位,随着生产经营的停止,去年该公司将14.76亩工业工地及2678平方米地上房屋在北京产权交易所进行挂牌交易,整体转让100%股权及相关债权。“安普公司股权转让项目的实质,是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股权转让的方式,转让产业用地。”刘春说。
2017年,北京就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用地政策的意见(试行)》,其中明确,“对于园区工业用地牢牢掌握在政府手里,不能炒作产业用地”。经过努力,最终门头沟区人民政府按照《意见》要求,成功优先回购了安普公司转让的产业用地,防止了存量产业用地炒买炒卖。
对话
设8亿元资金支持“美丽乡村”
对话人:市人大代表、北京市门头沟区区长付兆庚
北青报:门头沟与西城两区结对,建设生态涵养区。今后将在哪些领域协作发展?
付兆庚:去年11月30日,西城区和门头沟区签订《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结对协作框架协议(2019年—2022年)》。按协议约定,目前西城区一次性出资4亿元,门头沟区每年出资1亿元,成立了规模达到8亿元的乡村振兴绿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开展低收入帮扶合作、助力门头沟生态保护建设、促进门头沟产业发展、支持门头沟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8个方面,开展多领域、多层次一揽子的协作措施。
北青报:8亿元专项资金怎样使用?
付兆庚:我们将用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上。去年,门头沟区完成70个村的美丽乡村规划编制,今年将推进其余68个村,同时计划建成至少20个精品民俗旅游村。发展民俗旅游,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这8亿元作为资本金,用来撬动社会资本进入。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国企、民企参与精品民俗旅游建设。企业需要融资,政府使用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贴息贷款,为企业支付规划设计费等,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另外,这笔钱也将用于民俗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
北青报:协作发展取得了哪些进展?
付兆庚:产业帮扶则是两区在协作发展中,促进低收入村发展、增加低收入农户收入最为有效的途径。目前,西城区3个街道与门头沟区3个镇、4家区属企业、8家非公企业和门头沟区12个低收入村镇签署了帮扶协议,将在精品民宿、文旅体验、山地户外运动、健康养老、绿色产业等多方面,确定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带动门头沟低收入村产业发展,带动地区低收入户就业,实现低收入户增收。1月17日,西城区组织多家驻区央企到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进行产业发展对接,力求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现场
“非遗传承人可以团体申报,太好了!”
在昨天的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门头沟区代表团热议《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
市人大代表、门头沟大峪第一小学校长高瑞红说:“《条例》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对传承人的扶持措施非常多。其中提到,‘代表性传承人可以是个人或者团体’,这让我十分振奋,简直太好了!门头沟区有很多集体传承的非遗项目,比如千军台庄户幡会,是门头沟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恰恰是一个集体表演项目,如今能够进行团体申报了,将大幅增加传承人的积极性,更有利于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市人大代表、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蔚飞注意到,《条例》提出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合理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工业遗址以及疏解腾退空间等,为代表性项目的保存、研究、宣传、展示、交流等提供场所。“这对非遗保护和传承是个好消息,希望政府能把腾退空间利用起来,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展览展示的场所,也让老百姓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了解非遗项目。”
据了解,今年门头沟区将组织非遗爱好者在全区开展非遗普查、征集,进一步完善非遗档案资料库和电子数据库,不断挖掘具有地方特色、价值较高的非遗项目。
本组文/本报记者 王斌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