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声明

村里农产品“直通”高校餐桌

2018-09-14 11:35:38    来源:中国教育报    

安徽寿县李桥村村民李泽松,以前从未想过自己能过上如今的幸福生活。从维持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为继到年收入近6万元,安徽省教育厅扶贫队驻扎在村里的几年内,李泽松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安徽省教育厅与华皖绿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农校合作基地里,记者看到了正在向专家讨教蔬菜种植技术的李泽松。“钱赚得多了,还能学到技术,日子有了奔头,干起活儿来特别有劲!”提起如今的生活,李泽松笑得合不拢嘴。

2014年,安徽省教育厅牵头对李桥村实行包村帮扶。“刚来的时候,李桥村的经济结构十分单一,村民的经济收入全靠春麦秋稻,粮食还经常缺乏销路。”安徽省教育厅驻村扶贫干部、时任李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井辉说。

一方面是村里的粮食卖不出去,一方面是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缺乏保障,何不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一条从贫困户到高校餐桌的绿色通道?

扶贫队伍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厅里的支持,“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协作模式在李桥村应运而生,并通过土地流转、建设蔬菜及养殖基地逐步推广。安徽省教育厅协调部分高校后勤企业,从李桥村直采鲜活农产品,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高校餐桌的“直接对接”。

这一模式实施后,在当地产生了裂变式的扶贫效应。参加基地种植的农民可每月获得收入2500元,直接带动当地近90户农民脱贫。目前李桥村共有163户378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7%降至0.5%。

为更好扶持产业项目发展,安徽省教育厅扶贫队还专门立项了3个科研课题,请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学院的专家到村开展技术支持。

“扶贫不是单向的给予,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拔穷根,在行动上创收益,这样的扶贫方可持续。”安徽省教育厅驻村扶贫干部、李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夏军说。

这种双向协作式的精准扶贫对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促进同样成效明显。

“我们来到这里后,发现当地中小学校年轻教师的短缺问题十分严重,而我们的高校师范教育又存在不接地气、师范生普遍缺乏基层教学经历的问题,何不将两者结合起来?”夏军说,2014年,淮南师范学院率先与寿县炎刘学区合作开展了大学生支教扶贫项目。

广岩小学是当地一所农村小学,因为教师年龄老化,专业不对口,许多课程难以保障,教育教学水平亟待提升。针对这一校情,扶贫工作组派来了9名大学生,不仅音、体、美等课程一下子解决了,其他学科也得到有效补充。广岩小学校长孔令江说,这些大学生素质高、热爱学习、上手很快,“一段时间后便能担负起全科教师的担子,学校缺什么就能教什么”。(方梦宇)

[责任编辑:李莹]

相关新闻

能源
关注留守儿童
精准扶贫
绿色生活
低碳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