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声明

京津冀协同发展走过五周年

2019-02-26 14:56:22    来源:人民网    

上图:2016年9月,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下图:2019年1月,已经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上图:2017年,天津宝坻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开工建设之初的场景。(资料图片)下图:2019年2月,已经竣工并开放的天津宝坻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展示中心。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摄

上图:2018年3月,正在建设中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摄 下图:2018年12月,竣工并已投入使用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摄

上图:2017年2月,在建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下图:2018年12月,主航站楼外立面装修工程全面完成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迎着朝阳,一架“塞斯纳奖状 680”飞机缓缓降落在天安门以南46公里的跑道上。飞行员降落前俯瞰地面,看到的是如展翅凤凰般的航站楼,在阳光下闪耀着古铜色光芒的屋顶。

这是1月22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第一场校验任务圆满完成,这项工作将持续到3月15日。飞行校验完成后,意味着大兴国际机场飞行程序和导航设备具备投产通航条件。9月30日,新机场将正式启用。这个位于京津冀三地接壤地带的机场,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机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几年间,像这展翅欲飞的机场一样,京津冀地区经历了许多让人惊喜的变化。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整整五年过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擘画的宏伟发展蓝图,这个总人口超1亿人、总面积达21.6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过去的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上处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的阶段。

这是过去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方位。

谋思路

许多人还记得2014年春天,北京处于持续不断的雾霾天气。作为粗放发展的代价之一,雾霾成为首都“大城市病”的代表性现象。但这不是北京面临的唯一困扰,这座城市还不得不面对人口众多、交通拥堵、水资源短缺等。

表象背后,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当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视察。第一站,他就选择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他说,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要理解这句话,可以回顾北京城市发展史。过去几十年,这座城市经历了“摊大饼”式的发展,从三环、四环一直发展到六环,面积如波纹般扩大;人口从800万一路激增到超过2000万;高楼越来越多,汽车越来越多,资源却越来越紧缺……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北京,考察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此次视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北京城市规划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问题。他强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牛鼻子”。

都与城之间,必须要有舍有得。

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一年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保定,考察了安新县——雄安新区的前身之一。那时候,眼前还只是一片农田与荒野。当年的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并将其形容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这个让外界震惊的消息,直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真问题。长期以来,京畿大地上存在着“发达的中心”与“落后的腹地”。解困局需抓根本,落一子而满盘活,而这关键的一子,就是雄安新区。新区的成立,既可以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也有利于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还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出台,明确将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明确到2035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近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北京新的“两翼”——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在规划中逐渐成型。在全新的战略构想中,这两个新城形成了北京发展新的骨架。

过去,京津冀地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这句无奈的总结,折射了强大的“虹吸效应”下地区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到京津冀考察调研6次,主持召开相关会议9次。”今年1月18日,在对京津冀三地完成3天的考察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

就这样,在既高屋建瓴又细致入微的谋划中,京津冀地区开始告别“单中心聚焦、摊大饼发展”的发展模式,变成“一核”辐射“两翼”齐飞。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1月18日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面对齐聚一堂的京津冀负责人,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

打基础

五年里,京津冀三地拿出了各有亮点的成绩单。雄安新区成立至今已近两年。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这两年,几乎没有动一砖一瓦。

这,才是雄安发展的底气。沉得住气的雄安新区,借此打下了发展的基础——顶层设计。

前不久,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这是河北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的发展图景,凸显了打造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的决心,承载着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呼之欲出。

雄安新区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这个城市的规划,曾一次次摆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会议桌。习近平总书记一再谆谆告诫:“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不要留历史遗憾。”

有了蓝图,雄安从顶层设计阶段转向实质性建设阶段,可能今年就将迎来一派热火朝天的局面。

在开工之前,雄安新区还打下了底色——绿色。在规划筹备阶段,最先启动的项目之一是千年秀林工程,雄安将是一座史无前例的从一开始就以绿色为基调的城市。

雄安几乎不动一砖一瓦,北京则开始了“减量发展”。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主任张维表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将由2017年的2945平方公里减到2020年的2860平方公里左右,平均每年减量任务约30平方公里。

“减量发展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为北京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他特意解释。围绕城市总规,各个区的分区规划正在相继出台。减量发展的任务被分解到各区,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北京变化日新月异。去年一年,规划领域45项年度重点任务顺利完成:14个区的分区规划已经初步编制完成,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成为全国首个由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控规。仅2018年,北京市重点工程项目中,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项目达88个,占比约1/3,包括北京新机场、延崇高速、延庆冬奥村、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太行山绿化三期等。

而在天津,滨海新区紧紧抓住“牛鼻子”,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中积极发挥作用,不断带动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人口疏解,提升服务辐射能力,服务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2015年以来,滨海新区共引进北京项目1699个,协议投资额3920.6亿元。其中,2018年共签约北京项目591个,协议投资额1155.6亿元。

其中,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成为京津两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重要平台,截至2018年底,园区累计注册企业941家,注册资金104.3亿元,中关村智造大街、人工智能实验室等优质项目相继落户。

变化是实实在在的,在生态、交通、产业等重点领域,5年来众多项目落地,让老百姓有了切实的获得感。以交通领域为例,截至2018年底,河北与京津先后联手打通京台、京港澳、京昆、首都地区环线等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对接路,总里程达1600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7条首都放射线北京段已全部建成;京津冀交通一卡通在三省市实现互联互通,发卡数量已累计超过180万张。

寻突破

1月10日晚,一张照片全网刷屏,位于北京市正义路2号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原办公地址正式摘牌。

照片背后的故事是,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市首批35个市级部门、165家单位主体悄悄完成了搬迁。几乎所有机关单位都在晚上9点之后才开始搬,既不给晚高峰添堵,也不耽误白天上班,就这样完成了3万人的浩荡搬迁。

1月18日,在北京市委办公楼主楼大厅,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这个细节,“我听说后很感动”。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对他们说:“你们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你们承担了这一份历史责任,作出了贡献。”

时间回溯四年,北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长利还记得,2015年5月他来通州区潞城镇时,看到的是村里一片平房,没有绿化,没有景观。城市副中心在这样的地块拔地而起?那时很多人都觉得没底。

时间不断给出答案。2015年7月11日,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决定,聚焦通州,加快副中心建设;2016年8月26日,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打下第一根基础桩,仅5个多月时间,办公大楼就拔地而起;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城市副中心;随后,副中心和雄安新区被定位为首都的两翼;2018年12月27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城市副中心控规,副中心规划建设迈出新的重要一步。

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速度。

正是在这样的节奏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突破,不断取得进展,有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例如,在产业层面,北京出台实施了严苛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并历经两次修订完善。据介绍,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已累计达2.16万件,批发零售、制造、农林牧渔等新设市场主体数量比重已降至21.9%。与此同时,北京已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累计达到2648家,疏解提升台账内市场581家、物流中心106个。

据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重大产业合作项目带动下,2015年至2018年间,北京到天津、河北投资的认缴出资额已累计超过7000亿元。

而在天津,伴随着京津合作示范区、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等承接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速,一批总部机构和优质项目落户,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线上平台建成运营等“五个协同”不断取得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遍览京津冀三地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协同发展的部分呈现出明显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没有孤立陈述本地进展,而是相互紧紧绑定。比如,“雄安”一词登上了三地政府工作报告。

同样让人欣喜的是,空气正在变好,2018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约40%。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向更广更深处拓展。站在五年的全新节点上,更多历史等待这一代人去创造。在1月18日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我们下更大气力推进工作。

[责任编辑:李莹]

相关新闻

能源
关注留守儿童
精准扶贫
绿色生活
低碳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