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声明

陕西调研显示:90后大学生成返乡创业主力军

2019-07-09 11:08: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陕西调研显示:90后大学生成返乡创业主力军

90后已成返乡创业主力军,女性返乡创业者占比首超男性……近日,一项针对返乡创业大学生群体的专题调研报告,在共青团陕西省委主持下新鲜“出炉”。

“调研结果显示:素质能力较高,同时又拥有蓬勃创业激情和潜能的返乡创业大学生,已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巨大宝藏’。”团陕西省委书记段小龙告诉记者。

这项专题调研,邀请多路专家学者参与,对返乡创业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愿、创业现状、创业模式、创业融入、权益保障及社会支持网络等进行深入调查、系统疏理,同时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合理化建议。

出身基层劳动者家庭,创业意愿更强

“90后”正快速走上前台,成为返乡创业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据调查,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9~34岁,占78.3%。这其中,29岁以下的“90后”人数最多,占55%。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返乡创业者中的女性占比大幅提升。据介绍,以往所作的调查中,女性创业者占比往往不足三分之一,“但本次调研的结果却超出想象:男性占44.74%,女性占55.26%——女性占比大幅提升,并首次超过男性”。

“这说明,现代女性的自主意识不断加强,过去‘男主外,女主内’的局面正悄然改变,这是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调研组还对该群体的原生家庭“资源禀赋”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学生返乡创业“与父母的职业存在较强关联性”。据统计,返乡创业大学生的父母职业,以“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的劳动者和务工人员(含进城务工及当地企事业单位)”为主,各自占比均超过50%——“这表明,来自基层劳动者家庭的大学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创业意愿”。

与此同时,他们的创业行为与在校所学专业的关联度却并“不高”:创业者中,理工、人文、经管等各大类专业均有分布,且占比差别不大。“这说明,创业行为并未受到所学专业太大影响,创业原因更倾向于其他因素”。

“通过自身奋斗,返乡创业大学生为家乡引进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模式,也推动了新观念、新风气的建立。”这一群体,正为当代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据统计,大多数返乡创业大学生能够在初创阶段达到盈亏平衡,甚至获得一定收益——70%的创业企业,年收益集中在30万元以内,66%的创业企业带动农户数量在10~30户,“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对“多元扶持”和“高阶培训”的渴望,最为强烈

“在陕西,返乡创业大学生创办的企业,以‘小规模’为主要特征。”调研组成员表示,现阶段的“小”决定了他们对“多元扶持政策”和“高阶培训”的渴望最为强烈。

调研组发现,这些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多集中在传统村落,创业类别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超过30%从事种植、养殖和以此为基础的特色旅游业,只有5.26%做高新技术产业。

其初始团队也有着鲜明共性特征:构成人数较少,2~3人规模的占49.28%,且成员多为家人亲戚、同学朋友;初始资金规模小,近半数集中在“10万元及以下”,仅3.11%在100万元以上;初创资金的来源,61.7%的企业来自自筹和家人支持,仅26.56%源于银行贷款。

不仅规模小,规模扩张的幅度也较为缓慢。超半数的返乡大学生创业企业,员工人数目前仍在10人以下,辐射及带动作用很难得到较大提升。

在受访者看来,影响他们返乡创业的因素中,资金不足占50.48%;缺乏好的项目、信息平台,占59.81%;缺乏相关培训、创业能力不足,占35.41%。此外,传统观念阻碍、政府扶持政策落地不力、缺乏社会关系等因素也占相当比例。

现存问题:政策很好,创业者对好政策无感或感觉不强

“这些返乡大学生创办企业,正处于关键时期。”调研组专家表示,政府应对这一群体高度关注,帮助他们创业孵化、成长壮大,实现创业企业的良性发展及优化升级。

在延安市黄陵县的走访中,调研组见到了创业者孙超。2016年,在各种利好政策感召下,孙超辞去深圳的高薪职位回到家乡,自筹60万元创办起梅花鹿养殖场。经过1年经营,效果良好。

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养殖场需要扩大规模,可是200万元的资金却很难解决——银行不敢放贷,政府的扶持资金也无法落实。“我们家只有宅基地和房屋,可是这些银行都不认,拿不到资金就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取得更大发展。”谈及这些,孙超满是遗憾。

根据调研掌握的数据,像孙超这样的返乡大学生创业者,创业年限大多在5年以下,占到总比例的82.3%。这些创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

16.99%的创业者,面临“极端天气、病虫害”可能引起的自然风险;53.59%的创业者,面临“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资金链供应”等经营风险;15.55%的创业者,认为存在税收加重、信贷紧缩、土地审批严格、环保要求引起的政策风险;13.16%则需要承担合伙人撤资、倒戈、管理乱象等带来的社会风险。

虽然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一系列政策已经出台,但专家组却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复杂因素,影响了扶持政策的落地执行和推广,“可以说,政策很好,但创业者对好政策无感或感觉不强,落地执行需要强化”。

这样的“脱节”,体现在多个方面。以“贷款”为例:银行贷款需要资产抵押,但农村房产用于抵押时却往往面临产权确认难、评估难、处置难、变现难等问题,所以在现实中,很多贷款机构并不接受农村房产作为抵押物。

再比如:各项创业政策之间存在“各自为政”现象,尚未形成真正的“一条龙”服务;宣传力度不够,部分青年了解、掌握、运用政策不够;税收优惠法律法规过于行政化,操作程序复杂,限制条件多,等等。

破题:三方督导,推进好政策强力执行

“好的政策,必须要高效、强力执行才会产生好的结果。”专家组认为,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国城市和农村累积了大量社会资源,要设法激活这些闲置资源,让其发挥更大效用,帮助返乡创业大学毕业生快速起步。

专家组建议:成立由“县乡两级政府代表”“村委会代表”和“返乡创业大学生代表”三方共建的督导小组。根据当地情况,负责起草相关政策在当地落地执行的方案细则,建立县、乡、村直达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沟通管道,督导相关部门扎实、高效推进政策落地。

对返乡创业者而言,资金是最大困难。“这需要各方动员,提出能够满足差异化需求的针对性方案”——如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项目进行重点帮扶;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以低息、无息甚至拨款、奖励方式给予支持。金融部门则可根据实际,开发出能够满足这一群体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抵押方式。

此外,“实效型培训平台”和“强大信息服务平台”的打造尤为重要。“培训内容的设置,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培训形式要足够丰富,让返乡创业大学生有更多选择。”同时,建立专业信息服务机构,在为返乡创业大学生提供有效创业信息和技术的同时,面向全社会推广优秀创业企业,以吸引投资,为产品提供更多销售渠道,满足创业企业的多元化需求。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孙海华 通讯员 姚欣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亚茹]

相关新闻

能源
关注留守儿童
精准扶贫
绿色生活
低碳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