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去地产化”“产业+” 引领华南文旅发展新趋势
小镇开发去地产化已成潮流。资料图片
随着中国文旅市场的迅速发展,文旅产业已成为新的国家战略支柱产业,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近日,仲量联行在深圳发布《新文旅时代:消费升级与去地产化趋势下的产业创新发展》白皮书,从需求端出发,结合“去地产化”的宏观趋势背景,深入解读产业创新发展的破局之道,并剖析华南区文旅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都市休闲客群”崛起
据仲量联行统计,我国都市休闲客群人口数量增长迅速,从2000年的456万人增至2017年的1.8亿人,年复合增长率达24%。预计至2020年,都市休闲客群人口数量将达到2.5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8%,2030年这一人数将达到4亿,约占总人口的27%。
2017年十大客源市场(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郑州、深圳、南京、苏州、成都、杭州)的都市休闲客群出游频次为平均2.31次/年,停留时间平均约4.4天,人均日花费则达到了2504元。
与此同时,仲量联行通过调研访谈发现,都市休闲客群对旅游产品的期待呈现出体验式、品质化、情感性的特征。
仲量联行中国暨华东区战略顾问部总监徐岱雄认为,“随着城市增量空间的减少,城市更新将成为未来一二线城市新增文旅项目的重要载体。同时,文旅功能的植入,成为城市更新进程中,继产业导入、公共空间活化之外的又一重要议题。城市更新的主要手段包括建筑改造和内容引进,将一个城市更新项目转化为成功的文旅目的地,需要纳入社群化的思考——即通过引入都市休闲客群追寻的业态和文化元素,营造契合都市人生活方式的社群氛围。此外,人们的文化消费持续转型,文化自信取代文化舶来,成为文旅产品的全新亮点,更将推动城市特色文化的建设和巩固。”
白皮书还指出,文化旅游市场已然告别过去粗放型、同质化的开发阶段,逐步走向以旅游为本质、培育健康发展模式为目标的新阶段,并将迎来八大发展趋势:旅游社群化、业态国际化、IP本土化、“旅游+”产业融合、文化自信建设、数字技术应用、跨界资源整合以及商业模式创新。
华南文旅向“产业+”的转变
华南区消费者保持较高的旅游热度,广东旅游热度增长最快,其次是广西。
仲量联行通过项目调研访谈经验发现,随着国外游客的增多,与国人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频繁度提升,都市休闲客群对文旅产品的期待呈现出观光以外的更多外延需求,即:体验式,品质化,情感性的特征。因此,旅游已逐步从纯粹的自然人文观光度假游向多元体验化旅游转变。
与此同时,近年国家政府积极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催生众多小镇项目。据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与第二批小镇名单,仅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四省已批名单便有55个项目。全国目前获批特色小镇中,以文旅作为发展方向的逾62%。可见未来观光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亦将在华南区形成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仲量联行华南区战略顾问部总监翟琳璟表示,“华南区文化旅游市场正在步入从量变到质变的进化期,在观光型产品无法满足旅游客群对旅游丰富内涵的需求,以及国家对文旅产业多产结合的号召下,华南区新文旅发展方向将不仅以景观及休闲作为产业支撑,而是转型为一、二、三产业高度结合,追求产业、商业、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未来,仲量联行将秉承敢于创新、不断发展,引领行业转型和变革的使命,与业内伙伴携手,促进新时代下文化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旅产业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中国各地掀起了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的热潮。其实文化旅游产业已经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它综合性强、产业链长,是一个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大产业。
文化创意旅游的构成,是通过品牌、运营、平台及服务的营造,集创意产业输出、交流、展示、交易等功能,实现创意发展、创新孵化、创业支持、产业聚集等。现在在国内比较多的就是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园,比如说北京的798,还有广州的红专厂,这些都是以文化艺术创意为主后发展成为旅游热点的地方。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消化过剩产能,推动工业产业链衍生发展,增加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附加值,将是极其重要的发展路向,这为工业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健康中国大战略下,人们对身心健康越来越重视,这促进了健康服务旅游发展。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大众对于健康服务旅游的需求也得到了提升,因此,衍生出整个健康服务于人的产业链,包括智慧医疗、疗养康复、健康管理、美容美体、养生保健等产业链配套。
现在,国内的亚健康人群也倾向于去一些集康复医疗和旅游消费的景点。比如:广东珠海粤澳合作的中医药产业园,意在顺接广东长隆旅游度假区的人流,进行无缝对接的消费。目前中国健康产业结构亟需升级,整形美容、内外科等优势医疗资源面向国内外提供医疗旅游服务将会得到推进。同时,依托我国中医药优势,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在国家健康产业及旅游产业中占据战略地位。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