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声明

“大眼睛”爱心传递30年

2019-10-25 14:38:18    来源:中国青年报    

“30年来,我们国家的农村学校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月18日上午,面对记者,36岁的苏明娟侃侃而谈,她对希望工程的开展情况如数家珍。

然而,在摄影师解海龙看来,发生变化的不只是农村学校,苏明娟自身变化也很大。“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很不自信,总是低着头,不敢看人。”他说,现在苏明娟已经变得自信,从当初希望工程的受助者变为重要的参与者。

在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之际,他们一起来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其奴村,参加“大眼睛希望小学”探访活动。

2006年,希望工程经典照片“大眼睛”拍卖了30万元,摄影师解海龙、照片主人公苏明娟当时共同决定将此笔拍卖款捐赠给希望工程,在西藏援建一所希望小学,并命名为“大眼睛希望小学”,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其奴村“大眼睛希望小学”。

十几年过去了,大眼睛希望小学部分教学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经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青基会”)积极协调爱心企业,解海龙和苏明娟又一起来到这里,捐赠了一间现代化网络多媒体教室。

已有5年没见面,两人再一次相见都非常高兴。看到“大眼睛希望小学”宽敞整洁的校园环境,孩子们的笑脸,也都感触颇多。

解海龙回忆,1989年他到广西采访,发现当时那里的基础教育条件很差。他查阅资料得知,当年我国文盲人数近两亿,世界上每4个文盲中就有1个中国人。虽然1986年国家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9000万名适龄儿童中,因种种原因不能上学的有3700万人。他当即决定,开始拍摄20世纪末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记录历史。1989年10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基会发起了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的“希望工程”。

1991年5月,解海龙来到大别山区,在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三合小学采访。他还清晰地记得当年三合小学的环境,教室由一户人家的祠堂改建,窗户上没有玻璃。当时,教室里也没有电灯和取暖设备,冬天孩子们被冻得瑟瑟发抖,好多学生的手脚都被冻坏了。

解海龙来到一年级的教室,坐在第一排的苏明娟正好抬头,他立即拿起相机,按下快门,“大眼睛”照片诞生。苏明娟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父母靠打鱼和种田为生,家庭十分贫困,学杂费成为这个家最大的负担。不过她的父母还是希望她能继续上学,他们认为上学是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径。解海龙仍记得,这个瘦小的女孩当时每天要走24里山路上下学。

1992年,“大眼睛”照片通过“希望工程”向社会推出,便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当时有人这样评价,如果把希望工程比喻成一本书,那这张照片一定是封面;如果比喻成一个人,那它就是脸。”解海龙说。

来自海内外的大量汇款单寄往安徽省金寨县,留言都写着“捐给大眼睛”。苏明娟的家人与当地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商定,以后凡是汇给“大眼睛”的捐款,都视为寄给“希望工程”的。

从此之后,苏明娟的命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她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并于2003年考入安徽大学。大一时,她就开始勤工俭学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一次暑假,她还组织过几个同学去金寨县一个贫困村义务支教。

2006年,苏明娟大学毕业,进入银行系统工作。她把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此后每年都会捐款。苏明娟说,她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会把爱心一直传递下去,

2017年12月15日,在共青团安徽省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苏明娟当选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兼职)。当时苏明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还是我,我将永怀感恩之心,用心做事,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我将立足共青团平台,发挥自身优势,作出积极的表率和更大的贡献,可以召唤更多的人关注希望工程,投身到公益事业之中。”

去年6月,苏明娟拿出家庭积蓄3万元成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专门用于帮扶全国的困难学子。在去年和今年的希望工程“圆梦大学”活动上,她先后结对帮扶了15名和20名贫困大学新生。

这次来到其奴村“大眼睛希望小学”,苏明娟也从“苏明娟助学基金”里拿出3万元,用于资助奖励学校的特困特优生。

希望工程这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启动最早、规模最大、参与最广的社会公益事业,已经走过了整整30年。截至2018年底,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50.23亿元,资助困难学生594.9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10所、希望厨房6236个,援建希望工程图书室31109套,培训教师114306名。

苏明娟说:“我们都会是希望工程一辈子的志愿者。”


[责任编辑:张青]

相关新闻

能源
关注留守儿童
精准扶贫
绿色生活
低碳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