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帮村民人均增收1500元,这样的大学生下乡才有意义
本报讯 董村村支书俞春国从没想过,长期困扰村里的“疑难杂症”竟然被一群大学生用一台电脑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水蜜桃、蓝莓、土鸡蛋、蜂蜜、玉米等农产品照片经过设计,附着在了明信片、笔记本、包装礼盒上,一改往日的固化形象,一经试点销售,反响热烈。
“浙江工商大学学生在我们村里成立的‘益农’工作室,的确给村里带来了新变化。”俞春国说。他没有想到,自己村生产的土特产竟然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拓展销售渠道。
绍兴市新昌县沙溪镇董村这种变化是从去年10月开始的。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学生组建的社会实践服务队走进董村,大学生主动与当地农户们一起探讨农副产品的销售和村庄的改造,通过“益农”课堂给村民培训如何做好品牌建设。
“尽管董村农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物流滞后、信息不畅,很多优质农特产品经常滞销,只好亏本销售,实在太可惜了。”浙江工商大学大三学生葛佳楠说道,团队“益农”工作室在董村成立后,打出了“董山董水更懂你”的口号,开通微信公众号、微博,并制作董村宣传H5,让更多的人了解董村。
大学生们不仅为村子设计了村标,还着手将村标注册成商标,并对农产品统一进行包装设计。同时,借助线上互联网推介与线下节日活动宣传相结合的方式,把董村的品牌打响。
一系列的努力,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水蜜桃卖价翻了一倍多,土鸡蛋销售量提高了三四倍。村民依靠农副产品的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500元提高到2000元以上。“能给农民带去真实惠,这样的大学生下乡活动才是有意义的。”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徐越倩说。 本报通讯员 林晓莹
本报记者 郑琳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