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教育信息化,需要的不仅仅是软硬件设施,一线教师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向偏远地区输出教学内容,是否增加教师负担?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接受信息化手段和先进教育理念,当地教师有哪些顾虑?教育部门推动信息化工作,怎样考虑教师诉求?请看记者调查。
信息化手段用于教学,离不开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各种硬件设备的发展,更离不开关键的使用者——一线教师。信息化的推进,对不同教师而言,会产生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输出方
学生基础不同,教师负担增加,怎么办?
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施教方案,绩效加分、计入教师科研成绩
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老师也许没有想过,“镜头切换”的技巧有一天会成为自己需要掌握的工作技能。
邳州市运师附小是江苏省内率先开展“专递课堂”项目的学校。专递课堂是指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与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专递课堂设有专用教室,使用5路全自动跟踪拍摄录播系统,对精品课程进行拍摄。
运师附小信息中心主任惠祥宁告诉记者,录课教师在录制中要切换镜头,“切镜头的时机”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却关系到教师与“第二课堂”学生的配合情况。一些场景投影在屏幕上,如果角度或位置不佳,不利于教师与农村课堂进行互动。所以在录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手动、半自动、自动相互协调控制录播,以便利用合适的镜头切换来增加互动效果。
惠祥宁坦言,专递课堂是对于现代通信技术依赖性很强的教学形式,通信畅通、信号良好是保证。但最大的挑战远非技术问题,而在于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对原有教学模式的冲击。“同样的教学环节,几个班级学生一起上,学生们基础不同,思维的深度、广度不同,对于问题的思考有着较大差异,师生之间的陌生感也会影响现场教学效果。”
不了解听课学生的情况,怎么备课呢?
学校建立了与对方学校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施教方案等机制。该校音乐教师李孟阳介绍,在每次讲课前,都要与对方学校老师交流相关的课前准备工作。“记得有一次沟通音乐基本知识教学情况时,一天通了10个电话,就为了尽可能让两个课堂保持一致。”
如此一来,教师负担不也增加了吗?学校一位年轻老师就曾这样担心:“在本身的教学工作之外,每次上课都要增加两个小时的备课时间,还要熟悉不同的班级。有时候会缺乏信心,怕教不好。”
为了提高教师执教的积极性,该校与邳州市教育局电教馆联系沟通,争取到为讲课教师开具县级公开课证明、邀请专家进校辅导、电教馆按照课时给予老师奖励等政策。同时,学校层面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比如绩效加分、计入教师成长档案、加计教师科研成绩等。
曾经有过担心的这位老师介绍,自己最初执教专递课堂时,学校安排了资深老师帮助备课,让她逐渐建立了自信;通过绩效加分,不仅收入增加了,还能算作科研成绩。
输入方
水平差距太大,学生无法吸收,咋解决?
教师观课后向学生授课,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激励老师
教了17年小学数学的青海祁连县第二小学教师魏福星,终于放下“面子”,接受了网络远程教学。从抗拒到接受,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祁连县第二小学是全日制寄宿制小学,学生大多是农牧民子女,而且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学校软硬件基础薄弱,师资力量和水平也不足。
2017年9月,青海省教育厅启动了全省民族地区全日制远程教学试点工作,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第一批试点学校总共有9所,祁连县第二小学是其中之一。
“在祁连县推进教育信息化,一开始,教师的顾虑还真不少。”祁连县电教中心主任沈卫基说。
“一方面担心学生学习能力不足,与名校学生水平差距太大,远程课堂容量大、难度高、发散性强,担心学生听不懂,无法吸收。另一方面,我们也担心自己不会用,被学生笑话。而且,我们学校的教师需要用2—3节课的时间才能完成成都市实验小学教师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步学习使教师备课量倍增。接受教育信息化,意味着否定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第一反应是抗拒的。”魏福星说。
学生的改变最能触动这些原本抗拒的教师。“数学课也能讲得很生动,过去很难理解的概念,通过远程课程教学资料中的图解,学生一目了然。”魏福星说。一段时间后,学生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了,思考问题方式也变得多元。这让老师们受到了鼓舞,开始放下面子,一起学、一起议。
网络远程教学,教师需要先学习,这称之为“观课”。原则上每个老师最少观课三次之后,再给学生授课。教师大量的时间被观课占据,批改作业的时间没有了,只能下班带回家,工作量增加了不少。
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是最大的动力。名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开拓了祁连县第二小学教师的视野,尤其在帮助乡村教师普通话标准发音、课文朗读、英语学习等方面效果显著。
制度支持也不能少。沈卫基介绍,祁连县县长带领各局局长听网络远程教学课程,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一年累计听课达64节。“祁连县从顶层设计层面加大支持,对信息化教学的教师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祁连县教育局副局长杨德文说。
青海省教育厅电子信息化教育馆副馆长赵敏说:“不久前的调研结果显示,祁连县小、初、高所有网络远程教学班级成绩进步明显,去外地就读的高中优秀生源已出现回流。”
管理方
机器到位时间不短,教师使用意愿不高,咋推动?
加强教育管理部门培训,提升一线师生信息化素养
刚结束一轮对市内乡村中小学校的检查调研,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信息中心主任缪贤根赫然发现,情况与两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几年前,浏阳为全市中小学校教室配置了计算机、电子白板等信息化教学设备。然而,机器到位的时间不短,教师使用的意愿却不高。“我用传统手段,一样教出高质量的学生。”有一次,缪贤根到乡镇学校推广信息化教学,有教师当场反驳。
如今,距离浏阳市城区几十公里的大围山脚下,小溪村教学点年近50岁的语文教师万瑞发,也适应了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从“人人通”云平台上下载课件资源辅助备课,或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已成日常。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改变教师的观念,并不难。正面引导、课程演示,让教师们认识到信息化手段有助于教育效率的提升。
然而,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还需实现信息化手段从“用起来”到“用得好”转变。这就需要依靠培训,使教育管理部门和一线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同步提升。 湖南多地实行四级培训制度:通过“国培计划”等,培训中小学校长及教育主管部门人员;通过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专任骨干教师;通过组织电化教育馆及高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赴基层,培训教育信息化基础教师;培育出来的“种子教师”,为所在学校的科任教师普及教育信息化知识。
“经过教育培训,教师找资源,用资源,甚至做资源,都变得更容易。”长沙市岳麓区教育局信息中心负责人林涌波说着,就在一台普通的教学一体机上,演示把一个正方形变成立方体,并完成上色、三维旋转展示、导出自制课件等操作。“像这样的功能,机器内置的小程序原本都有,但在培训前,能完成相关操作的教师可能不足10%!”
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长沙市一方面通过政府出资,向企业购买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另一方面,鼓励学校录制名师课堂等音视频资料,共享到平台当中。“点击量和下载量等,可作为教师年终评优考核等的参考指标,优质资源提供者可享受适当的奖励。”林涌波说。
制图: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12日 07 版)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