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声明

郑炳林:一定要把敦煌学发展好

2019-07-01 11:17:32    来源:光明日报    

日前,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历时4年主持编纂的《港台百年敦煌研究文库》已出版70册,剩余30册预计今年完成出版;《国际百年敦煌学研究文库》日本卷已出版第一辑(10册),其余将陆续出版,计划出版100册;接下来还将对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国敦煌学文献进行原文印刷出版。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说,把港台地区和海外敦煌学者的文献集中印刷出版,不仅为中国敦煌学界做史料研究提供了基础支撑,也将为世界敦煌学研究增添丰富史料。

在郑炳林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有上万册敦煌学书籍,宛若一个小型图书馆。他说:“敦煌学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我们有责任把这门学科建设好、发展好。”

而郑炳林与敦煌学的相遇缘于一个承诺。他第一次听到“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说法是在上大学的时候。这句话深深刺痛了他,他下决心“一定要把敦煌学发展好”。

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敦煌学研究掀起小热潮,兰州大学趁势组建敦煌学研究室(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前身)。

1981年暑假,时任兰州大学历史系党总支书记的张代经找到郑炳林,询问他是否有留校的意愿,并提出三个要求:一不能调走;二不能考研究生;三不能在兰州以外的地区找对象。

郑炳林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三个要求,并把对张代经的承诺记在了心里。

1982年留校的郑炳林在前五年时间里获得了很多进修的机会,这也让他迅速地成长起来,尤其是在复旦进修时听过日本学者藤枝晃关于敦煌的讲座后,对他触动非常大,在“学术爱国”的思想中,他找到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为了熟悉和了解敦煌学,郑炳林靠着藏有敦煌写本的缩微胶卷,钻研文书的内容和含义。

“微缩胶卷上的字迹很小,需要拿放大镜或者专门的阅读器才能看清楚,读取速度很慢。”就是靠着一点点用胶卷机把胶卷摇出来,和“板凳能坐十年冷”的功夫,郑炳林在敦煌史地、敦煌文献整理研究、佛教与佛教艺术等研究领域作出了不俗的成绩。

1989年,他的第一部专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问世,该书对散见于敦煌遗书中的各种地理文书进行了全面汇辑和校注。1992年,他的另一部学术专著《敦煌碑铭赞辑释》出版,对敦煌文献中的碑、铭、赞类的文章作了详尽的校释。这两部书至今仍是敦煌文献研究的重要工具书。

“我们这一代人有改变‘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这一格局的历史使命。”郑炳林说,敦煌文书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敦煌学是包括许多学科的学科集群,涵盖的内容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在郑炳林的努力下,1998年,兰州大学与敦煌研究院联合共建,在兰州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敦煌学博士学位点;1999年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0年成为兰州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建成历史学(敦煌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1月培养出我国第一位敦煌学博士后,同年2月培养出首位外籍敦煌学博士……

郑炳林时常告诉学生:“一定要有把敦煌学做大做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然后为之付出努力。”他希望可以培养基础功底扎实、视野开阔的敦煌学研究人才,让敦煌学研究能够真正薪火相传。自1998年以来,郑炳林已培养博士71人,其中39人晋升教授,12人被评为博士生导师,32人晋升为副教授,他们中不少人已成为国内敦煌学领域的研究骨干。(宋喜群 王雯静)

[责任编辑:张亚茹]

相关新闻

能源
关注留守儿童
精准扶贫
绿色生活
低碳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