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声明

学校管理须落到实处 莫让“严禁”成“言禁”

2019-07-22 16:10:1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当下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严禁”可以说是一个高频词语。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几乎随处可以看到、经常可以听到一句挨着一句的“严禁”语言——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有偿家教,严禁学生在课间奔跑追逐,严禁任何形式的考试作弊行为……

“严禁”即“严格禁止”。既然是“严禁”,就应该做到“令行禁止”,确保“言必行,行必果”,使被“严禁”的现象、事项、情况等,不再出现或发生。然而,很多时候大家看到的结果却是,被“严禁”的现象、事项、情况等“屡禁不止”,时有发生,或者是“稍作停顿”后又渐渐地开始“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原因何在?因为在一些区域一些学校中,“严禁”仅仅、往往是写在纸上、喊在嘴上,并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成了典型的“言禁”。

如何让“严禁”不至于成为“言禁”呢?笔者认为:

一是要坚持正面导向,尽量少用“严禁”。

譬如治水,总是用“堵”的办法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堵住了这一处却来不及、堵不住其他很多地方;即使是暂时堵住了,也总是提心吊胆,谁也想不到什么时候水位会猛升暴涨;更何况“堵”到了一定程度,堤坝就承受不住水的压力,很可能一触即溃,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治水必须做到要“堵”“疏”结合,以“疏”为主。

事情不同,事理相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同样如此,要尽最大的可能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正常地予以正面导向,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寻找、发现、树立教育教学的榜样,讲教师中随处可见、唾手可得的平凡故事、感人事迹,等等。正面导向最能够激发教师满满的正能量,让广大教师能够在积极、健康、愉悦的氛围中尽心尽力工作、齐心合力奋斗,尽情享受教育教学的获得感、成功感、幸福感。

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切实维护“严禁”。

不可否认,无论学校怎样坚持正面导向,尽量少用“严禁”,但是,总会有极少数、极个别的教师会有意或无意地触碰“严禁”这条红线的。而“光听打雷不见下雨”“雷声大雨点小”所产生的不良作用、负面效应等,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一旦有极个别的教师不幸触碰了“严禁”,学校管理者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维护“严禁”的严肃性,让触碰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受到应有的惩处。

这样处理,触碰“严禁”红线的教师会心服口服,“吃一堑长一智”,今后会自觉地远离“严禁”;广大教师也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否则,“红线”将不“红”,“底线”将无“底”,不仅会让“严禁”情何以堪,而且会对自觉遵守纪律、规定、条理、细则的广大教师产生不公,更会导致对今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产生消极影响。

三是要坚持未雨绸缪,引导远离“严禁”。

众所周知,“严禁”是条红线,触碰不得,一旦有教师触碰了将损失很大,后果是严重的。而承担触碰“严禁”这条红线所带来的损失、后果,绝不只是触碰者本人,还有其家人、学生、家长、同事、学校管理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等等。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责任、担当,要自觉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品格:经常走进教育教学现场,自觉融入广大教师行列,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行教师所行,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有所预见,提前介入。

事实上,有些触碰“严禁”红线的行为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平常总是会有苗头或迹象的。这就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胆识、智慧、担当、才干,要求每一位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毫不犹豫地本着保护教师、保护教学、保护学校、保护教育的立场,坚决将可能触碰“严禁”红线的行为或现象,消灭于萌芽状态。

综上所述,要彻底扭转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仅仅“言禁”而难以落实“严禁”的状况,需要每一位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注重落实“三个坚持”:坚持正面导向,尽量少用“严禁”;坚持实事求是,切实维护“严禁”;坚持未雨绸缪,引导远离“严禁”。

(作者为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张亚茹]

相关新闻

能源
关注留守儿童
精准扶贫
绿色生活
低碳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