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声明

四川高县:以产业融合为抓手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03-28 09:18:01    来源:中国网    

高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享有“乌蒙西下三千里,僰道南来第一城”之美誉。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茶叶)基地强县、四川省现代农业重点县。

近年来,高县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五新”科技为动力,依托“互联网+”、“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县茶业高质量发展。现已建成6个茶业产业带,8个茶叶万亩亿元示范区,4个茶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茶园面积31万亩,综合产值45.92亿元。

五新引领谱新篇夯实基础谋发展

新理念成就新发展,新发展成就新作为。高县茶叶发展立足时代方向,创新发展理念,积极作为,以“五新”引领,夯实基础,实现发展新突破。

培育新品种,适应市场化发展。高县全面推行良种化发展,加大品种培育和推广力度,从源头上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做优做强茶叶品质。自主培育了乌蒙早、宜早一号、天府红一号3个省级茶树良种品种,全县茶园面积31万亩,茶树良种化率100%,主推品种有天府红一号,乌蒙早、宜早一号、黄金芽、中茶108等。其中,自主选育茶树良种品种天府红一号,品质优良,新芽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适宜红茶、绿茶,深受茶农喜爱,现推广面积达15万亩。

狠抓新技术,推进现代化发展。狠抓新技术推广,用技术现代化引领服务现代化,用服务现代化助推农业农业现代化,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推进农业绿色防控技术、统防统治技术,以生物防控、物理防控、农业防控为主,化学防控为辅,健全茶园病虫害防控体系;全面推进茶园现代化管理,以乡村振兴大学堂为载体,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强化科技示范户培育,选取部分敢于尝试新技术、推广新技术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培育人选,以此带动广大农户使用推广新技术。

力推新机具,推动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农业高效化的有力保障。高县全力推广茶树修剪机、采茶机、茶园耕作机、除草机等机械设备,加快茶叶机械化发展,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紧缺问题。截止目前,合计推广各类机具1万余台,实现茶园机修机剪全覆盖,机采面积达10.5万亩,茶园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

建立新机制,促进组织化发展。新机制迎接新挑战,成就新成效,创造新未来。高县不断创新探索茶叶产业生产经营组织化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推进“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机制,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与茶厂、专合社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新格局,全面提升茶叶产销组织化程度,促进茶叶高效化、优质化发展。现有茶叶加工企业98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4个,茶叶家庭农场15个。

探索新模式,构建联动化发展。利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机遇,探索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让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市场运作,充分发挥上联党组织、下联群众、内联基地、外联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以项目覆盖补助为支撑,率先试点四个重点龙头企业指导四个重点产茶村,每村确定1000亩连片茶园,由该村村集体公司实施统防统治、机修机剪,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探索“田园托管、统购统销、承包经营”等集体经营模式,构建“入股分红、众筹众创、投资收益”的产业扶贫模式,全方位、多途径助推企业发展,助农增收;探索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并引入市场机制,创新融资模式,鼓励利用PPP模式、众筹模式、互联网+模式等,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投资产业发展。

创新理念促融合,助推发展新业态

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扎实推动茶产业融合发展。将自然优势、资源优势、文化特色融入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化、特色化、新兴化发展。

坚守生态底线,构建现代茶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坚守生态底线,走融合发展之路,构建茶产业综合协调发展新格局是高县茶产业发展的方向。

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借力“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专题活动,就如何推进茶叶产业发展,提升茶山的“颜值”,做强金山的“价值”作了深入探讨,编制了《高县现代茶业发展规划》、《高县标准化茶园管理手册》,为高县茶业融合化、绿色化、新兴化发展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对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为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大生态茶园建设。作为无公害整体推进县,高县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着力推进基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加大生态茶园、有机茶园建设力度,打造了川红云溪有机茶叶基地、峰顶寺白岩有机茶叶基地、早白尖916有机茶叶基地,面积3000多亩,通过示范引领、连片带动,全面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    

加快农旅融合发展。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保护好、利用好现有田园风光、自然风貌等宝贵资源,探索发展新方向,加快农旅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了“中国红茶第一莊园”“龙溪茶业科技园”“峰顶寺茶文化体验园”“云嶺彩茶园”等4个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将产业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康养、农事体验等活动有机结合,实现资源要素综合利用,农旅融合全面提升,助农增收成效显著。

融入乡村文化,构建现代茶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

产业塑形、文化铸魂,只有将文化资源优势与产业发展优势有机结合,让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融为一体,才能实现产业发展更高效、优势特色更突出、综合效益更明显。高县充分挖掘传统农耕文明,融入乡村文化,推动茶产业发展与乡村文化传承融为一体,实现“农业+”多业态发展。  

以文兴业建基地。将高县人文优势与产业发展优势相结合,以文化引领推动产业发展,让产业发展助推文化传承,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以文兴业,以业促文,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依托高县茶马古道遗址、王氏地主庄园、阳翰笙故居、李硕勋故居等历史人文,结合高县民俗特色、茶产业资源优势,整合涉农资金,每年投入近1.2亿元,加快推进高县百里茶桑旅产业长廊建设,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连片发展,推进茶园标准化、规范化、景区化建设,打造茶产业现代融合发展新业态。

以文兴业创品牌。围绕创品牌、促融合、谋发展的目标,充分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地方民俗文化、产业特色文化,坚持创意、创新发展理念,以产品形式、生产工艺、生产布局、营销方式、品牌建设、产业链条的创意发展为路径,将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塑造、创新营销方式,推动文化与产业发展多层面、多领域深度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产品影响力,顺应大竞争、大联合、大发展的时代潮流,营造创新驱动、共同结盟、联合发展新格局,实现品牌打造、加工流通、对外宣传等全方位突破。

以文兴业强宣传。“酒香也怕巷子深”,只有强化宣传,才能打破优质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局。通过思路创新、理念创新、形式创新,将文化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成功举办了“高县首届‘两岸一家亲’忠孝文化推广节‘寻根祭祖·问茶高县’活动”大型活动;借力农旅融合,举办了“中国·宜宾早茶节·高县开园采摘仪式活动”、“宜宾市第二届国际茶业年会高县茶乡之旅”农旅活动,全面提升高县茶叶知名度,为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开辟了新途径、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突破,实现茶业服务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

壮大经营主体,构建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环境。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企业才是市场真正的主体,壮大龙头企业就是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为壮大经营主体,构建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环境,高县着力抓好三个“强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服务、人才多方位保障。

强化政策支持。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高县出台了《中共高县县委高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全面发展新局面的意见》《中共高县县委高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合社等经营主体,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强化服务提升。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产业,服务业主就是服务茶农的意识,主动为企业搞好服务。适时引导企业通过创新、合作、宣传等方式做大、做强;在土地流转、绿色产品认证、税收政策、金融信贷、产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完善路网、电网、通信网络等设施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化发展平台,帮助企业搭建好电商网络销售平台;支持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交流、协作配套,实现互利共赢、抱团发展。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企业壮大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让入驻企业安心、放心、舒心,能来、能留、能发展。

强化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加大“三农”人才队伍培养。成立了高县乡村振兴大学堂,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扶持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强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让“土专家”“田秀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相结合,全力打造一支“一懂两爱”三农工作队伍。

结构改革促优化,助农增收高效益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优化产品结构、做强产品品牌,提升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发展效益最大化,助力脱贫攻坚新提升。

做优产品结构,提升产业效益。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市场引领为方向,优化产品发展结构,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效益。2018年,实现茶叶产量1.6788万吨,总产值达45.92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2551吨,红茶产量3885吨,绿茶产量6884吨,花茶产量787吨,成功带动4.6万农民增收致富。

做强产品品牌,抢抓发展机遇。

品牌塑造是产业永续发展的生命力,高县不断延伸茶产业链条,强化茶叶品牌塑造,做强做优茶叶产品品牌,抢抓时代发展机遇,全面拓展高县茶产品市场占有率。成功创建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茶叶品牌5个,四川省名牌产品3个、著名商标4个,宜宾市知名商标4,“三品一标”认证产品54个,产品远销国内外城市。茶叶产品先后斩获“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名牌产品”“西部名优农产品”“‘峨眉杯’金奖”“四川名茶”等多项荣誉。

做足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资产收益。立足茶产业特色优势发展,以项目覆盖区域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生产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为受益对象,以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为受益对象的投资来源,以人为单位量化股权,合作经营,保障收益,探索推进固定收益、“保底+分红”收益、“固定+提成”收益、股份合作收益、“资产保全+股份合作”收益等财政资产收益扶贫新机制,实现财政资产收益与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双赢”局面。入股分成。借力农业农村改革契机,探索土地流转多形式发展,茶农以园区自己土地入股,把资源变资产,坐享分成。同时,公司返聘农民,实现农民变工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众创扶贫。以高县早白尖集团为列,通过“众创扶贫”的发展方式,让老百姓资金变股金,通过年底分红返利,为百姓增收。茶旅融合。以现代农园区为载体,着力推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围绕“产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的发展模式,举办了各类大型农旅活动,在提升园区知名度的同时,为当地百姓增加了收入。(高县农业农村局  袁勇)

[责任编辑:徐铭扬]
能源
关注留守儿童
精准扶贫
绿色生活
低碳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