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烈日似火,炙烤着大地,知了此起彼伏聒噪地叫着,诉说着难耐的暑气。上饶县尊桥乡周坞村贫困户陈炎沛心里却充满着期盼,原来,今天是乡产业直补项目申报验收组来他家进行产业验收的日子。一早,他就接到电话通知,就在家里等候了。八点多一点,验收组来了。
“老陈,在家吗?”“在。”陈炎沛连忙出屋迎接。验收组一行四人已经在老陈家门口了,一同来的还有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你申报了蔬菜0.3亩,水稻2.6亩,油茶16亩,带我们去看下吧,我们要现场核实。”工作人员翻开登记表说到。“好的。”老陈答应着。
老陈家的自留地就在他家屋后。整齐的菜畦上种着各式蔬菜,茄子、常子豆、丝瓜等应有尽有。丈量完菜地,老陈领着大家去了自家的水田。秧苗黝黑、长势良好。工作人员拉开尺子,对农田进行了丈量,面积与老陈自己报的面积基本相当。“老陈,在去你家的油茶林看下。”沿着崎岖的山路,老陈带着大家来到自家的油茶林。“这一片都是我家的。”
验收人员并没有被眼前这一大片油茶林难倒。只见他们拿出设备,对这片油茶林开始了测量。“老陈,我们测量到的数据跟你自己报的数据有出入啊!实际种植面积应该是10亩!”“以你们测量的为准吧!我报的面积也是估算的,不准确。”“那就请你在验收表上签个字。”说着,工作人员据实填好数据并让老陈再次核对、签字。验收结束,已是中午时分,大家顾不得辛苦,准备去往下一户。
这,只是该乡产业验收的一个缩影。7月底以来,在该乡的田间地头,总是能看到头戴草帽、身穿迷彩服的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走村入户,上山下田开展产业验收的身影。由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等100余人组成的6个验收组已奔赴全乡11个行政村开展产业验收工作。
“我们通过一对一入户查看、计数、实地测量、纸上记录等方式核查后,再逐项登记入册,由农户和工作人员签字确认,并对每户的每项产业逐一进行存档,力求数据精准无误。使贫困户该补的一分不少,不该补的一分不补,让群众及时享受到国家扶贫惠民政策。”该乡分管负责人介绍到。
“在贫困户产业直补项目申报验收过程中也会碰到部分贫困户申报的数据与实际并不相符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会向贫困户核实,另一方也会通过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力求数据精准无误。”该乡负责贫困户产业直补项目申报验收的负责人介绍到。
上乐村支部书记李帮助前段时间在土地开发中摔断了三根肋骨,绷带还缠在身上,但他还是坚持和考核组一起走村入户进行考核。“贫困户通过主动的产业申报,知道了哪些可以申报、哪些不能申报,加深了对产业扶贫政策的了解。同时,村里也会对申报的严格把关,产业多的多申报,产业少的少申报,没有产业的不能申报,做到区别对待,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坚定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开展贫困户产业直补项目申报和验收一方面提高了贫困户产业扶贫政策知晓率,改变了以往吃“大锅饭”的现象,让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也帮助我们摸清了贫困户底数,为更好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奠定基础,提升了扶贫措施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乡党委书记刘俊对开展贫困户产业申报、验收工作非常重视,多次亲自调度。
截至七月底,该乡累计产业申报633户,占该乡贫困户总数的49.8%。目前已完成300余户贫困户申报产业的验收工作,劳动致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一直以来,该乡坚定这一理念不放松,始终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为突破口,以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为主攻方向,创新工作方法举措,完善特色产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在产业扶贫这盘大棋中,下好“先手棋”,打响“当头炮”,做到了“一子落而满盘活”。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