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声明

共筑都市圈,开辟融合新图景

2019-06-11 10:37: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共筑都市圈,开辟融合新图景(连线评论员)

——长三角如何迈向高质量一体化②

去年,杭州都市圈首次扩容,将黄山揽入怀中,而随着杭黄高铁的开通,两地联系更趋紧密。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更多都市圈扩容所连接而成的城市群,正成为一体化最直观的景象。

中国区域发展正呈现新特征,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时代正在到来。无论是在京津冀、长三角还是粤港澳,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正在孕育,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比如在长三角,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正展现勃勃生机。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擘画了我国都市圈发展的蓝图。

如果说,过去40多年,一个城市仅靠聚焦主业就能一枝独秀,那么面向未来,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在区域的整体能级。当然应看到,尽管近年来国内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作为国内目前发育最成熟的城市群之一,长三角城市群要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共筑现代化的、对标国际一流的都市圈,开辟区域协同发展新图景。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基础设施一体化是都市圈发展的基础。近些年来,长三角区域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高铁里程约有4200公里,占据全国高铁网络的1/6,随着省际和区域“断头路”的不断打通,一个“轨道上的都市圈”正在形成,长三角越变越“小”。当然,除此之外,也要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比如重点布局5G网络建设,以跨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齐头并进,引领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加速长三角的融合进程。

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是都市圈发展的应有之义。事实上,推进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不比基础设施一体化更轻松。这是因为,在都市圈发展过程中,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难免向城市核聚集,公共服务资源呈现圈层化递减特征,在时序上会滞后于人口流动。长三角区域应勇于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政策协同机制。最近,长三角地区医保跨省结算工作加速推进,迈出了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重要一步。下一步,加强医卫养老专业人才的区域内柔性流动、促进优质医卫养老资源区域内均衡布局,以及在更大层面上消除城际“信息孤岛”,都应成为完善都市圈公共服务配置格局的重要方面。

城市有边,山水无边。传统上,沪宁线、沪杭线被称为长三角“金边”“银边”,现在“金边”“银边”都在一起镶上了“绿边”,长三角经济协同逐渐走向生态协同。今年3月,苏浙六市齐聚南京,讨论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议题并签署行动倡议。再往上溯,从2011年以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已经由试点转向常态化、长效化。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绿色理应成为长三角区域都市圈的底色,只有打破惯性思维、突破既有界限,跨区域的治理机制才能真正形成。

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经验表明,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群可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带动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好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都市圈,既有利于长三角区域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结构,又有利于激活长三角区域有效投资和潜在消费需求,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更为重要的是,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都市圈,能够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必将真正成为优质生活圈、幸福共享圈。

浙江日报评论员 李 攀

[责任编辑:张亚茹]

相关新闻

能源
关注留守儿童
精准扶贫
绿色生活
低碳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