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需要怎样的教育公平
浙江新近发布的小学教育质量评估报告显示,该省一项反映教育公平的指标——“抗逆学生”占比为30.4%,基本与国际水平持平。“抗逆学生”,指的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位于后1/4,却能克服相对不利的成长环境,在学业成绩上进入前1/4的学生,即学业优良的寒门学子。国际上通常用这些学生在同等家庭背景学生中的占比来观察一个区域的教育公平状况。
必须要肯定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为寒门学子接受平等教育所作出的努力。事实表明,只要给寒门学子公平的教育环境,他们是可以通过教育完善自己,改变自己及自己家庭处境的。
有舆论把这“寒门贵子”结合起来,认为公平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寒门出贵子”。国际上,确实会用不同家庭环境学生的成长情况来评价教育公平情况,然而,“寒门贵子论”会激励部分“寒门学子”上进,也会让难以成为“贵子”者觉得读书无用而放弃学业。因此,要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求学环境、平等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要创造多元选择机会,而不是“贵子”一条道。
传统的“寒门贵子论”具有两面性。对于学业成绩能进入前1/4的学生来说(如果维持这一水平,未来升学有很大机会进入传统意义上的一本院校),这些学生有望成为“贵子”,但是,对于其余近七成没有进入前1/4的学生呢?那些学业成绩不佳的学生,可能滋生出“读书无用论”选择辍学,这种情况在发达地区的农村相对较少,但是,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却比较多。切实降低农村地区学生辍学率,成为当前我国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之一。降低辍学率,与提高“抗逆比例”无关,而与让所有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价值有关。
同时,不宜将学业成绩等同于教育质量,并基于这样的观点统计“抗逆学生”的比例。比如,有的乡村公办学校,就只重视语数外等核心考试科目的教学,对其余教育内容并不关注。从所谓主科的成绩看,“寒门学子”表现可能也不错,但他们有可能缺乏后劲。评价学生当然要用学业成绩这一指标,但是,不应该把成绩视为唯一的指标。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其中,社会对教育起点和教育结果关注比较多,但对教育过程公平关注不够。比如,对于教育结果,就用分数指标或升学指标评价,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已经享有平等的教育过程。而教育过程对寒门学子的成长来说更为重要。包括学校教师不得歧视寒门弟学子,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多年前,一项针对随迁子女的调查显示,随迁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求学的学业成绩,平均高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从浙江此次调查看,“抗逆学生”在完全本籍子女公办学校中分布也最密,比例达到32.6%。
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形成新的教育公平观至关重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到,要推进实现各类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不仅要让少数寒门弟子走通改变命运的通道,还要通过不断扩大教育公平,提高整体教育质量,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求学实现自身的成长与成才。
熊丙奇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