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年的现象级科幻电影《阿凡达》到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热门影片《头号玩家》,再到今年热映的科幻大片《阿丽塔》;从中国奇幻喜剧《捉妖记》,到去年春节档的票房黑马《唐人街探案2》,再到体现中国电影工业水平的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故事都离不开电影科技的支撑。随着特效在电影工业中地位的提升,技术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电影的“造梦者”。在正在进行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科技论坛中,中外影人就电影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达成共识,提出“建设电影强国必须要有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
“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技术的产物,一开始只有无声电影,录音技术进步以后有了有声电影,一开始电影是没有颜色的,彩色胶片出现以后彩色电影就诞生了。”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丁友东认为,电影的技术性体现在电影的内容需要通过媒介传递给观众。一方面,艺术通过技术来呈现,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又会为艺术提供更多的表现可能性。因此,电影的技术性和艺术性是相互促进的。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影创意、编剧、后期制作等环节的发展与应用,不仅为电影的呈现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可能性,同时带来了制作技术方面的新工具。“比如传统的工艺手段里,老照片的修复需要很有经验的老师傅一人一周时间才能恢复,如果用算法5秒钟即可以处理完毕。”全球著名视觉化工作室“第三层楼”的创始人克里斯·爱德华兹认为,技术进步可以让更多的电影工作者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更有价值的创意内容。
事实上,不仅是人工智能技术,科学技术的创新对全球范围内电影产业的一系列变革有着重要影响。一些看得见的变化正在发生:电影CG角色开始代替明星成为电影的中心舞台;电影拍摄场景中的人越来越少,电影的制作中心逐渐向后期转移;静止、平面的故事板被拍摄出动态、精致的场景……
近年来,中国的电影特效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制作团队。早期中国电影的特效制作多依赖于国外团队,如电影《英雄》。到现在,国内的特效团队参与制作的特效大片越来越多,制作水平越发高超,今年春节期间热映的影片《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就是例证。
丁友东等学者提出,尽管《流浪地球》代表了国内电影工业化和特效技术的最高水准,但也要清醒看到制作水平方面我们与国际上的差距。例如今年2月份上映的美国科幻大片《阿丽塔》,在角色的塑造上,好莱坞特效公司维塔工作室为主人公阿丽塔制作了47种毛发造型,仅一只眼睛就达到900万像素。再比如阿丽塔身穿的毛衣,看上去简单,实则涉及了包括水与头发的交互、流体与布料交互等复杂的物理现象的模拟,目前市面上的现成软件无法完成,维塔工作室专门组织团队开发出了相应软件。
倍视影业创始人克里斯·布兰博认为,中国不乏会讲故事的人才,和擅长做视觉特效细节的艺术家,然而既懂创作又懂技术的高水平人才还相对缺乏,这一短板有可能导致分工协作的低效、流程管理和标准化制作的薄弱。在电影工业中,需要大量的沟通、大量的团队协作,涉及数据库、云平台的使用等诸多问题,补齐这一短板或许是中国电影下一步取得突破的关键。
“新时代中国电影最大的主题,就是要走向电影强国。”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我们需要“提质增效”,以质量促进中国电影的长远发展。(张漫子、郭宇靖)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