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居民收入增加与消费升级,各式各样的限量款名牌球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关注。长期以来,由于球鞋品牌限量发售的营销策略,部分鞋款作为闲置物品在市场流通中存在溢价空间,由此产生了“倒卖限量球鞋”的生意。今年以来,“炒鞋”在国内各地有所升温。潮流单品交易平台“毒APP”数据显示,5月,最热卖的几款鞋市场交易价格与发售价格相比,涨幅均在100%以上,个别球鞋甚至涨幅达430%。
“炒鞋”成了“大生意”
早上7点,北京某运动品牌专卖店门前,已有将近50个人在店门口有秩序地排队。为什么冒着暑热早早来排队?是因为10点将有一双限量款的鞋子在这家店发售。“我早上5点多就过来排着了,希望这次能抽到吧。”在现场排队的小刘说。到了10点,一位店员从排头开始依次给每位顾客发了一个抽签码。该店员表示:“拿到抽签码只是第一步,不是所有拿到号码的人都能买到鞋,只有中签的人才能买到,至于能不能中签就全看运气了。”
与此同时,现场有鞋贩子在收购刚刚买到的鞋,到手后立马加价转手卖出,这双限量款球鞋的价格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就涨了几百块。这些炒作都有动力。例如,基于美国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打造的知名运动品牌“AIR JORDAN”(简称“aj”)复刻重制篮球明星乔丹在 NBA1994-1995 赛季夺冠时穿的篮球鞋“aj11红黑时刻”,就吸引了一波球迷的关注,相关产品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快速升高。
王冠璞是一名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业余时间他也充当一名“鞋贩子”。对于日渐升温的“炒鞋”现象,他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现在‘炒鞋’一般是由鞋圈的一些‘大佬’带节奏。他们会建群去拉拢人,让贩子们集中时间去平台扫货,给其他人一种‘现在这双鞋要涨价了’的错觉,诱使其他人也开始跟风扫货。事实上,‘大佬’手里有大量现货,他们只是顺势把囤积的鞋高价卖掉而已。抢购的‘节奏’过两天就消退下去了,而跟风扫鞋的人就成了‘接盘侠’。”王冠璞说。
在王冠璞等“圈内人”看来,跟风炒鞋的风险就是,自己并不知道所谓的“炒鞋”到底是圈内大佬设计的局还是在真心收购。“市场上球鞋的价格大部分还是由限量、联名、明星上脚热点等真正的价值决定的。”他说。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这些被爆炒的“限量鞋”类似于名包名表,本身既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又因为稀缺性而被赋予“保值增值”功能。“炒鞋”本质上是一种投机者通过操纵体量较小的限量版鞋品市场,有意抬高市场价格以获取超额利润的行为。
是“虚荣心”还是“有情结”?
据了解,目前,国内限量鞋的“市场价”,主要来源于两三家大的球鞋交易平台,但这些平台只具备中介、鉴定等功能。在平台上销售的球鞋,绝大部分来自散户和鞋贩子,价格也是由这些卖家给出的。当短时间内大量资金涌入扫货,某款鞋很容易就出现价格快速持续上涨的情况,这促成了具有“稀缺概念”的鞋大幅度涨价。
在天津大学读书的杨至端是一名球鞋爱好者。在他看来,更多人愿意了解球鞋及其背后的文化是一件好事,但是也有很多人只把它当做发家致富的工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aj1,明星上脚后价格飞升,鞋贩子囤货再赚高额暴利。我觉得现在很多球鞋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都不合理,已经脱离了球鞋本身的价值,例如明星同款、潮牌联名,只需稍微炒作一下就能卖出天价。这也让很多真正热爱球鞋文化的人无法买到自己喜欢的球鞋。”杨至端说。
由于“炒鞋”并不影响绝大多数人正常消费鞋子,民众对于“炒鞋”现象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在54岁的翟先生看来,“炒鞋”更像是孩子们的一种游戏。他表示:“可以适当满足孩子需求,但也要适当控制。因为孩子心态还不成熟,如果纵容,会形成孩子虚荣和攀比的心理。孩子有他们喜欢的东西,只要经济允许、市场规范是可以的。”
家在河北的任女士平时并不太关注日常用品炒作等相关内容。她表示,对于炒鞋这种现象,自己的消费主要与收入水平相挂钩,根本不会参与这种“炒鞋”活动。
尽管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炒鞋”可能是一种爱好或基于某种情结,但自己觉得更多人是跟风和从众心理,还有虚荣心在作怪。
面对“炒鞋”是否涉嫌过度“饥饿营销”,相关商家也陆续做出了回应。例如,飞人乔丹品牌称aj官方不想让自己的鞋被转卖热炒,在发售的鞋帮上直接写了“not for resale”(禁止转售)的标语。美国著名帆布鞋品牌匡威也表示:“匡威从未参加,也绝不鼓励任何炒卖行为。对于线上炒卖、线下配货等现象,我们和各位一样深表意外并痛心。我们已第一时间与相关授权经销商进行了严肃沟通,取消非联名款产品的排队和抽签,严禁一切配货行为。”
“鞋穿不炒”,理性消费
目前,国内专注鞋制品特别是运动球鞋网上交易的平台除了“毒APP”,还有“nice”、“斗牛”、“get”等很多平台。这些定位为“潮牌鉴定电商”的平台近年来快速发展,获得了越来越多投资者和商家的关注。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4款主流潮牌鉴定电商App在25岁及以下用户中的整体渗透率达11.3%,较去年同期增长超3倍。5月8日,二手交易平台“转转交易网”也上线潮品鉴定交易平台“切克APP”,正式杀入国内球鞋潮品交易市场。
不过,面对“炒鞋”升温引发的社会热议,一些交易平台也开始反思,呼吁理性并遏制投机。不久前,潮流生活方式平台“毒APP”发布反对炒鞋的倡议书,强调球鞋是广大消费者体验潮流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广大用户、潮人和交易者应该理性消费,尊重球鞋文化、远离炒卖行为,共创良性的潮流消费市场环境。
“毒APP”对外沟通主管昭阳说:“我们反对炒鞋,致力于提供潮流消费场景。体验潮流文化是当代互联网年轻用户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式,‘毒APP’正在通过升级优化平台治理措施,完善平台赔付机制等杜绝炒鞋行为,保障买卖双方权益。我们也呼吁国内外同行一起努力优化潮流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卷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如果是厂家发售的限量版鞋子,那它本身就不是作为鞋子来销售的而是作为收藏品来销售的,其价格可以任意确定。但是,只要有足够的产量,就不该有“炒鞋”状况发生。“高价购买者可能是把它当作一种炫耀的工具或者用作收藏。但从实际应用来说,鞋子除了穿几乎没有什么其他价值,因此其收藏价值从长期来看不会太大。”董登新说,球鞋有比较多的替代品,且制作含金量不高。在这个领域搞“饥饿营销”没有实质意义,更多是做秀的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万喆认为,球鞋价格跟大众的消费能力是有关的。毕竟,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上,它的价格定位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用户的需求和能力。
“我们要看到‘炒鞋’现象及其背后存在的部分合理性。随着财富拥有者更加年轻化,一些高端商品和服务也必然日益瞄准年轻人群。年轻人腰包鼓了,往往会热衷于消费或投资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当然,我们不倡导‘炒鞋’,但当个体消费者确实有经济实力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也应该包容看待。从社会层面看,我们更应该关注这种现象背后是否存在投机套利、金融诈骗甚至违法行为。”万喆说。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