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河南安阳殷墟22公里的渔洋村,有一个小小的四合院,院子东厢房的玻璃柜里密密麻麻摆放着各种物件,有仰韶陶片、龙山卜骨、汉代耳杯、商代陶鬲、明代青花……房子的主人叫龙振山,今年73岁,这个四合院既是他的住所也是渔洋村文化博物馆,里面存放的3000多件文物全部来自渔洋村腹地,小村6000年来的发展和演变,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物和印记。
被当地人称为“土博士”的龙振山言语不多,但说起这些瓦当和陶片便滔滔不绝。1974年春,年轻的龙振山正和村里人栽苹果树,无意间挖出一些破碎的陶片和陶坯。他被陶片上独特的花纹吸引,便把它们收了起来。
从此他跟古物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无论谁家犁地、盖房子我都会去,总能翻出点什么。”龙振山说。
保存的古物越多,龙振山就越想知道它们的来历。他买了《工农考古基础知识》,还订阅了《考古》杂志学习研究。每得到一件东西,龙振山都会记下发现的时间和地点,并画出详细的图示。几十年来搜集的文物,经专家分类断代,在他不到4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将6000年文明史的各个时期串连起来。
其实,渔洋村不但地下文物丰富,地上遗存也不少。“由于此前缺乏有效的保护,渔洋村地上遗存损毁严重,很多古建筑只剩下断壁。而地下文物,参观者有时难以了解它们的价值和意义,给开发利用带来难度。”渔洋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富印说。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这个古村落迎来发展新机遇。驻村扶贫工作队整理、挖掘出渔洋村6000年华夏村落文化、明清民俗建筑等文化品牌,因地制宜谋求发展。
“近几年,随着渔洋村知名度的提高,来村里参观的游客也多了。”王富印说,村里专门成立了文化宣讲团,义务为游客讲解。退休老教师郭金庆是文化宣讲团的团长,作为土生土长的渔洋人,村里的每一处老宅他都如数家珍。“有这么好的历史、文化就要分享出去。以前我们没意识,把那些陶陶罐罐直接扔了。现在碎砖碎瓦都是宝,既是文化宝,也是致富宝。”郭金庆说。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