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以热血映昆仑
大屏幕上笑容定格,褪去生命的色彩,嵌入身后的大漠戈壁中——这是天津市第九批援疆干部席世明的招牌笑脸——憨厚、朴素、温暖。今年1月,43岁的席世明突发疾病,倒在了他呕心沥血为之奋斗的地方,把青春和生命永远地留在了塔克拉玛干沙漠。
他走了,却被人们永远铭记。今天上午,在席世明的家乡天津市静海区,天津市合作交流办、天津援疆前方工作指挥部、静海区委区政府联合召开“沙漠之子”——天津援疆干部席世明先进事迹报告会暨天津援疆精神研讨会。
席世明的同事东永珍站在台上多次哽咽,她记得席世明援疆前曾向自己坦露心迹:“趁年轻,为边疆踏踏实实干点事,一生难得。”
581天瘦了16斤 走过100多个村庄
天津对口支援的新疆和田地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终年风沙漫天。席世明所在的于田县是深度贫困县,按照计划,到2020年,援疆人要与当地百姓一起,把贫困彻底从这里赶走。挂职于田县招商局副局长的席世明感到压力很大。
于田虽是县城,但地域面积却是天津市的3倍。席世明必须花大量时间和精力,陪同各地前来的客商考察项目、选址落地,马不停蹄地从这个乡跑到那个村,他经常吃住都在车上。
席世明是于田的“活地图”,不仅路线熟,他对每个村的产业结构、劳动力情况、贫困户状况都一清二楚。一位来自四川的老板到于田建厂,贴出招工告示,结果3天只招来了7个人。席世明知道后,跑遍了周边的乡镇,跟着当地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只用了两天,他就带着300多个村民走进工厂。如今,这家企业在于田的投资规模超过1个亿,产业涵盖了养羊、棉花种植、纺织、榨油等多个领域,带动当地700多人实现脱贫增收。
援疆的581天里,席世明瘦了16斤。他带领150多位客商走过100多个村庄,有人计算,他走过的路累计有几万公里。席世明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他计划着援疆3年,再多跑些地方,让更多企业扎下根来。
席世明和他的援疆战友日以继夜地工作,仅2018年就帮于田县落实了招商引资项目79个,拉动资金超过13亿元,带动当地1.5万余人实现就业。
而席世明更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日复一日地奔波着、忙碌着。发病当天上午,他还在陪同外地客商考察,午饭后又急匆匆赶到几十公里外的阿日希乡,检查即将发货的农产品质量,跟着大伙儿往车上搬箱子。
在连续加班多日后,席世明因突发出血性脑卒中,抢救无效,倒在了援疆路上,年仅43岁。
扎根于田 以心换心
席世明突然病发,援疆医生卢玉香第一时间把他送去医院。当时已头痛欲裂的席世明对她说,“咱们下周末去看‘小石榴’吧,两个月没见怪想她的。”
两岁的维吾尔族女孩‘小石榴’,成了席世明最后的牵挂。他曾带着援疆队友们一起从死神手中将这个小女孩夺回来。那是2017年4月17日,35岁的维吾尔族孕妇马依尼木汗,被诊断出重度贫血,因为拿不出1000多元的输血费,执意要出院。
席世明第一时间带头捐出500元,短短20分钟就凑齐了2100元。新鲜的血液流淌进马依尼木汗的身体,她苍白的脸颊终于有了血色。席世明不多言语,总是悄悄给她送去营养品和水果。很快,马依尼木汗的病情有了好转,就连腹中的胎儿也活跃了许多。
孩子平安降生,马依尼木汗激动得热泪盈眶,抱着孩子到援疆工作组请恩人给孩子起名字。席世明脱口而出,“就叫小石榴吧!一是祝愿孩子像石榴花一样美丽,二是寓示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母女出院后,席世明带着援友到马依尼木汗家修缮凉棚、挖筑馕坑、平整地面,还帮马依尼木汗在天津援疆企业找了一份每月2000多元的工作。从那之后,马依尼木汗经常抱着“小石榴”来于田工作组看望大家,援疆干部也把“小石榴”当成了大家的孩子。
席世明病重的消息传出,医院门口挤满了来探望他的人,很多是维吾尔族百姓。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托万库木巴格村的图尼萨汗·巴拉提还没说话就哭了。每个援疆干部入疆后都要与维吾尔族贫困户结为“亲戚”,图尼萨汗一家成了席世明的“亲戚”。
他还记得刚宣布结亲名单后,席世明主动跑来,一下子抱住他并热情地自我介绍。就在发病前一天,席世明还打来电话,问他过冬的棉鞋穿几号。不仅如此,图尼萨汗老伴儿做手术时席世明也在身边。老人哭着说:“真是一家人,只要他在我们就什么都不担心。”
席世明常对身边的援友说:“民族团结就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重在交心。”
今年年初,天津市静海区委组织部到于田考察几位援疆干部。这意味着,不出意外,席世明很快就可以提职了。当地招商局局长徐伟至今保留着当晚他和席世明的微信对话。徐伟当时认为席世明很快就回津任职了,于是问:“什么时候走?”席世明回答:“不走。跟着你干,扎根于田!”
代代援疆人薪火相传把青春献给边疆
时至今日,很多人依旧不愿相信席世明的离去。天津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每次开会,大家总会多摆一把椅子,留给这位他们永远深爱的战友。
今年是天津籍援疆知青入疆第55周年。天津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李文运感慨,天津支援新疆建设的历史久远,一代一代援疆人投身到祖国边疆,为新疆的发展贡献了青春,甚至是生命。“席世明更是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李文运说,席世明用实际行动铸就了新时代援疆人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丰碑。
老一辈的援疆人也来为席世明送别。他们中,很多人55年前就离开家乡天津,来到新疆和田支援当地建设。这一干,就是三四十年。
天津援疆老知青秦宝山回忆,“当初4个干部分配一头驴,驮着行李走到和田”。到了那里,他们从戈壁拉沙子修路,喝的是沉淀后的雪水。他们跟老百姓一起劳动,在业余时间自掏腰包买工具去马路上拾粪,再送到老乡田里施肥,“没一个人叫过苦。”
他们在十七八岁青春正好的年纪出发,等到终于可以回家的那一天,当时少年都已两鬓斑白,“绝大部分人的子辈、孙辈都留在了和田,今天还战斗在那里。”秦宝山颤抖着声音说,那里就是援疆人魂牵梦萦的故乡。
半个世纪前,曾到新疆和田戍边的援疆老兵齐德祥,在沙漠负过伤,最终在和田抢救后幸存。他认为,“不同时代的援疆人有不同的使命”。他欣慰地看到以席世明为代表的新一代援疆人,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担当作为、造福百姓。他认为,这些都是几代援疆人前仆后继、百折不挠、英勇奋斗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犹如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一粒沙,“沙漠之子”席世明留在了这里,而他身后的一代代援疆人仍将聚沙成塔、薪火相传,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祖国边疆。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