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临夏,地域辽阔、山川壮美、民族风情浓郁,有着极其丰富而独特的艺术资源,长期以来,多彩的自然风景和民族风情滋养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艺术家们,他们用充满激情的画笔,描绘着这片神奇的土地和对美好未来的梦想,创作出了一大批展现秀美河山绘画民族风情,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艺术作品。
为此,临夏州美术家协会推出《临夏美术家风采》主题栏目,旨在全方位的推出我州有代表性的艺术名家、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以及他们所创作的优秀艺术作品,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共同关心关爱我州美术事业的发展,努力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临夏州美术家协会成于1985年,首任主席为著名画家孔德良先生,之后由著名画家陈龙先生,冯丕烈先生分别担任主席,现任主席为王利卫,临夏美协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一代又代人的努力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壮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州美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会员中既有在州内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也有活跃在画坛的中坚力量,更不乏许多专业院校毕业的青年才俊,协会现有州级会员266人,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78人。省美协理事1人,省级美展评委3人,获甘肃省德艺双馨称号1人,获临夏州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5人。
临夏州美术家协会于2016年3月换届之后,在新班子的带领下,继续保持与发扬美协优良传统,开拓进取,大胆工作。近两年来举办了庆祝自治州成立60周年"花儿为什么这么美"全州美术作品展,并出版同名画册;举办了"山水临夏"第九届全州写生展及出版同名画册;举办"三地情缘"临夏定西白银三地书画展;举办“墨香临夏"临夏首届国画展;召开临夏州冲刺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动员会,并请州内专家作辅导报告等一系列活动。协会先后组织会员分在州内县市进行写生采风活动十余次,先后到兄弟地区进行艺术交流、参观展览多次,有六名会员先后举办个人展览,十多名会员出版个人画集,参加国家级、省级展览50余人次,其中获省级美展一等奖3人次,甘肃省敦煌文艺奖1人次。
当前我们正处在重要历史时期,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艺术,愿我州美术家立足西部放眼未来,勤于思考努力耕耘,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以回馈这个伟大的时代!
(撰文:王利卫 临夏州美术家协会主席 )
【 临夏美术家风采 】系列人物:
石广云,1956年生于临夏市,祖籍河南南阳,1980年毕业于张掖师专美术系(现河西学院),临夏州美术馆(临夏画院)副研究馆员,临夏州第四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邮册邮品设计艺术顾问,民盟甘肃省书画院顾问、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甘肃省书画研究院画师、甘肃省河州紫斑牡丹书画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协会员、原临夏州美协副主席、民盟甘肃省艺委会副主任、原民盟临夏市委副主委、临夏州第十届政协委员、临夏市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
自幼学画,擅长花鸟、山水、人物,尤擅牡丹,在继承先人传统画法的同时,敢于摒弃一些绘画中不必要的程式化部分,创造性地运用写工结合,力求变化,用笔潇洒,表现力强,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中蕴藏着时代的寓意。而且,还大胆的将现代的审美和中西造型元素融入其中,使其笔下的牡丹画既有西画之富彩,又有中国画之神韵,独具一格,神态各异,惟妙惟肖,似动非动,似静非静,悠然自得,让人不忍离去。长期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编辑,美术创作与研究,成果丰硕。多件美术作品参加全国、全省、金砖五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奖。多次在厦门、世界瓷都—德化办画展进行书画交流。出版有水墨丹青《石广云国画作品集》。2015年特邀为最受欢迎的人民书画家献礼全国两会,牡丹作品20副,被香港天德文化产权交易所收藏。
师 法 自 然
——人文环境与牡丹入画 石广云
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就是艺术作品应承载的内容和形式。
牡丹入画。自古以来,牡丹以国色神韵的高贵品质隐喻情操品格高尚之士,把最具人文精神的士子气质附丽于牡丹,使牡丹伫立于历代诗歌画卷中,摇曳着恣肆盎然的生命情态。"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诗中描述临夏人民对牡丹的独特情感和爱花赏花的民风更是牡丹入画的重要原因。
临夏人民对牡丹是情有独钟,西北独有的"紫斑牡丹"更是临夏人民的骄傲!每年五月花开时节,牡丹园、公园、校园、机关乃至厂矿、寺庙,还有数不清的城镇居民和农家庭院中,牡丹五彩缤纷,竞相绽放,确有"花开时节倾城欢"之盛。如果在自己的庭院内种植一俩树牡丹,就被视为"镇宅之宝"。牡丹给临夏人民的生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培养培养人民高雅的审美情趣。
不管人们多么悉心呵护,然而那艳美的花朵终究要在季节的流逝中凋落,给人深深的遗憾。牡丹入画,挂在墙上,不仅可以弥补花期的短暂,时时欣赏,更能使人们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正是这良好的人文环境,选择牡丹作为绘画的主要题材,成了我对艺术追求最重要的目标。在众多的表现形式中,我感觉利用彩墨写意最能表现出牡丹那种祥和富贵、富丽堂皇的气质来。
我认为周边环境对一个人的事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轻视甚至否认这种作用,都会使事业发展受到伤害或阻碍,更多导致失败。所以,作为一个平凡的画家,适应人文环境是非常好的。创作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为了画好牡丹,必须先了解牡丹。我观察牡丹的生长规律,早、中、晚以及风云变化中牡丹绽放的各种形态。我运用写生和摄影对牡丹形态进行长期收集,并大量阅读古人和当代的牡丹作品,分析体会艺术内涵和绘画风格,做到胸中有花。继承传统笔墨和艺术技巧的锤炼是画好牡丹作品的前提条件,重视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注重作品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最终达到主题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自然界中牡丹品种繁多,不能把生活中的牡丹照搬到画面中,要经过思想的感悟、艺术的提炼才能进入作品创作。我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运用版画作品的黑白灰基调,将此意念运用到中国彩墨画中,并运用油画的某些观念和色彩来处理画面,产生出强烈的厚重感,给人栩栩如生的美感。
艺术的追求任重道远,师法自然,顺应人文环境永远是我艺术道路上的座右铭。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