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声明

武进杨桥庙会再现记忆里的时光

2019-03-14 19:15:47    来源:华讯网-常州    

华讯网常州3月14日电(杨黎 通讯员:张永相)今天是个好日子!农历二月初八,春风送暖,已有900多年历史的常州武进古镇杨桥拉开了第十一届杨桥庙会文化节的序幕。 40多项民俗表演,近千人组成的表演队伍,吸引了常州市区及周边城市的数万名游客。

邂逅一场文化盛宴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上午8点半,在400多人组成的“快闪”歌声中,第十一届杨桥庙会文化节正式拉开帷幕。9点半,循着一阵锣鼓声望去,身着“龙袍”的“乾隆皇帝”乘着10余米长的龙船,从南杨桥码头出发,经由南运河缓缓向太平浜驶来,船上还有“皇后”、“皇妃”、护卫等数十人。等到“乾隆皇帝”从太平浜码头上岸,现场的群众早已里三层外三层,围成了密密麻麻的圆圈,为了能和“皇上”近距离接触,纷纷涌上前去。

走会是历届杨桥庙会中最热闹的环节,也是庙会的重头戏。下午1点半,“走会”正式开始。由会旗队、彩旗队、锣鼓队、手执兵器的“衙役”等在队伍前面开路,后面紧跟舞马叉、掮轮车、调犟牛、调龙灯等10余支文艺表演队伍,队伍的最后是八抬大轿的城隍菩萨。

举着布帆的郎中、挑着工具的铁匠……在“走会”队伍中,惟妙惟肖反映出老行当的“调三十六行”最为引人瞩目,引得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照。不少市民表示,“‘调三十六行’中许多行当如今已经消失了,在这里看到让人非得常怀念。”

重温童年的古村乡愁

作为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杨桥庙会不仅吸引了常州市区和前黄本地的游客,许多外乡人也来凑热闹,每年特地赶到杨桥看庙会的人也不少。“我们一道过来的有十几个人。”家住湖塘镇的石冬梅告诉记者,她和朋友是通过微信了解到的杨桥庙会,觉得十分有趣,于是便乘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特地过来看庙会,感受民俗文化。

“这牛是真的吗?哎,真像,太有趣儿了。”从宜兴市赶来的杨莹今年第一次参加杨桥庙会,对非遗节目“调犟牛”充满了好奇,“这个节目表演得非常灵活、生动,把老百姓生活里面的劳动细节都戏剧化了、艺术化了。”

外乡人有的图新鲜,有的图热闹,也有的是对杨桥庙会有着浓浓的乡愁。从上海驱车2小时前来参加庙会的王建军今年已经70岁了,他每年都会来看庙会,“我的外婆家就在杨桥,我母亲和外婆都是杨桥人。”王建军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每年庙会都会回外婆家玩,“如今,母亲早已过世多年,然而这份浓浓的乡愁,却依然深藏心底,每年参加杨桥庙会,小时候的场景总是历历在目。”

走会队伍有了更多年轻人

在今年的杨桥庙会上,表演人数增加到408人,除了老一辈“非遗传承人”以外,我们也不难发现,从会旗队、彩旗队、锣鼓队、头行牌、太平伞、手执兵器的衙役队伍,到后面紧跟舞大刀、舞马叉、踩高跷、掮轮车、调犟牛、调龙灯等10余支文艺表演队里都看到了许多年轻的面孔。

“今年的杨桥庙会文化节‘走会’活动,所有的演员都由杨桥本地群众扮演,年轻表演者占了超过1/3。”南杨桥古文化研究会会长邵竞梅告诉记者,年轻一代的加入,不仅为杨桥庙会注入了“新鲜血液”,更使得一大批濒临失传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了传承、延续和发展。

(以上图片由冯键摄)

[责任编辑:杨黎]

相关新闻

能源
关注留守儿童
精准扶贫
绿色生活
低碳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