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声明

著名剧作家童道明病逝:半个多世纪他陪几代戏剧人成长

2019-06-28 13:36:15    来源:北京日报     

著名剧评家、剧作家、翻译家童道明先生病逝,戏剧界集体痛悼

半个多世纪,他陪几代戏剧人成长

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本报记者 牛春梅

总是微微佝偻着背,说话的声音沙哑,和人聊天时因为耳背总将身子侧向对方……这是著名翻译家、戏剧评论家、剧作家童道明先生定格在众多戏剧人心目中的形象。昨天早晨,这个曾陪着几代戏剧人成长起来的老人,也迎来了自己人生戏剧落幕的一刻,享年82岁。

童道明生于1937年,1956年前往莫斯科大学留学。大学三年级时,他报名进入“契诃夫戏剧班”,并因为一篇学年论文《论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象征》得到苏联戏剧评论家拉克申的赞赏,他的研究重点也渐渐转向戏剧文学。因病回国后,没有获得毕业证的他因为1962年发表在《文汇报》上的文章《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几点认识》,得以进入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自此,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以良师益友的身份陪着几代中国戏剧人成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童道明主要是以戏剧评论家的身份活跃于戏剧圈,发表了许多戏剧、文学与电影、电视方面的评论文章。他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非谈》《梅耶荷德的贡献》《论电影的假定性》等论著在戏剧界引起很大反响。他见证并亲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戏剧探索、革新的发展,也是当时“戏剧观”大讨论的重要参与者。他支持戏剧观的多样化,反对写实的镜框式舞台在中国话剧舞台上一统天下,主张用戏剧假定性的手段,推倒舞台上的“第四堵墙”。

身在俄罗斯的著名导演王晓鹰听到童先生去世的消息时,满怀遗憾地说,“三十多年来,童先生对我的影响、教益、支持太多,我还想回国之后向他汇报《兰陵王》的莫斯科之行呢!”王晓鹰说,从1979年到1984年他在中戏导演系学习期间,老师徐晓钟经常请童道明到中戏讲课,让他和同学们受益匪浅。

童先生公正、客观、包容的戏剧批评,也使许多有争议的年轻创作者得到鼓励。1993年,王晓鹰执导的话剧《雷雨》,因为将鲁大海这一重要角色删除,对《雷雨》的解释和舞台呈现都有很大创新,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和质疑。而童先生认为“这出《雷雨》的成功已经超出了这个戏本身。”来自前辈的肯定,给了王晓鹰莫大的鼓励。

听到童道明去世的消息,著名导演李六乙忍不住哭了。在他看来,童道明是帮助他一生的长者。当年他的作品《原野》受到质疑时,童先生是为数不多站出来支持他的评论家。随后,在他排演《樱桃园》《万尼亚舅舅》等契诃夫作品时,童先生同样给予他很多帮助。

童道明先后翻译了契诃夫的《海鸥》《樱桃园》《万尼亚舅舅》《普拉东诺夫》等经典作品,但他一直说自己并不是真正的翻译家,只是为了研究契诃夫才翻译契诃夫的作品。带着自己几十年来对契诃夫研究和理解的积淀,年近六旬的童道明从1996年开始创作剧本,陆续写出了《我是海鸥》《爱恋·契诃夫》《赛纳河少女的面膜》等13部作品。近年来,他的多部作品被搬上舞台并获得良好反响。与当下许多戏剧作品不同,他的作品更追求文学性。为了更好地传承戏剧的文学性,他还在将近八旬高龄的时候,成立了“海鸥”剧社。80岁笔耕不辍的老先生又开了微信公众号“童道明札记”,保持两周一次的更新频率,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戏剧、文学心得。

就在去世前不久,他依然伏案工作,还答应本报记者等病情好转、形象稍好的时候再一起聊聊戏剧。只是那一天最终并没有到来,我们却等来了告别的时刻。

[责任编辑:张亚茹]

相关新闻

能源
关注留守儿童
精准扶贫
绿色生活
低碳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