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唐代彩绘伏羲女娲绢画,左为发束高髻的女娲,右手执规,右为头戴网帻的伏羲,左手执带墨斗的矩尺,二人上身相拥,两尾相交,画面四方绘有日月星辰。这幅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绢画,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曾在《国家宝藏》第二季中亮相。有意思的是,画中的伏羲女娲皆为胡人面相,中原和西域文化的交融,在这幅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近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在国博开幕。展览汇集从先秦至宋元时期的191件(套)精品文物,包括陶器、金属器、纺织品、木器、纸制品、佛造像、玻璃器等。通过一件件有故事的文物,反映新疆地区灿烂的历史文化,实证新疆自古以来就与内地文化相通、命运相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长于志勇介绍,此次展览呈现了新疆近年考古发现和文物修复的部分成果,展品中有国家一级文物近40件(套),有的文物是首次走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展览由“丝路雏形”“丝路华章”“丝路梵音”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述了早在先秦时期,中原与西域就有着紧密联系,丝绸之路就已初具雏形。“这件哈密出土的双耳彩陶罐,距今有3800年—3600年的历史,它的纹饰风格明显受到甘肃地区彩陶文化的影响。而这件西周时期的红铜镰刀,表明当时新疆已存在相当程度的农业生产,它是黄河流域粟作农业技术向西传播的印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何小雪对记者说。
“丝路华章”展出的汉唐时期的简牍文书、官府印信等,显示了自西汉以来中央政府就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设官建制、屯垦戍边等政令的实施,促进了西域各地的稳定和发展,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有力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尼雅墓地出土的“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是由来自中原的织锦制成。它的主人是东汉时期西域鄯善国的贵族。何小雪介绍说,汉晋唐时期西域盛行陪葬鸡鸣枕,是受到中原汉族丧葬习俗的影响,人们认为雄鸡能在另一个世界叫醒逝者。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墓主人生活图,生动再现了东晋时期吐鲁番居民的生活场景,画中人物服饰和家具皆与同期中原风格相似。汉代龙纹金带扣、茧形壶、楼兰彩棺,南北朝“胡王”锦、化妆砚,唐代绢衣彩绘木俑、美人绢画、花式点心、学生抄写《论语》的习作……这些文物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绚美华章。
第三部分主要展示新疆古代佛教艺术精品。除了有佛经译本、彩塑菩萨头像等文物外,还运用多媒体手段还原了精美的石窟壁画。
此次展览是国博与地方文博机构共同举办精品文物展览的又一成功合作。展览免费开放,为期两个月。
邹雅婷 文/图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