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声明

青少年保护须倡导网络伦理建设

2019-03-19 10:03:47    来源:中国教育报    

随着各类手机软件的危害逐渐受到全社会关注,加强青少年网络保护最近成为教育界的焦点话题之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其中19岁以下的占21.6%为未成年网民,人数超过1.7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今年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未成年人的娱乐休闲、学习求知、社会交往与社会认知、日常消费等都具有明显的互联化特征,呈现出“深度触网”特点:卷入程度深,影响深,具有全时空特点(上网不再受时空限制)。同时,网络沉迷和游戏成瘾问题在部分青少年中仍十分突出,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变得更隐蔽。

近年来,经过有关部门的重拳治理,暴力色情等网络有害信息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这些有害信息通过某些更为隐蔽的形式呈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各种移动智能上网设备的普遍使用,各种手机应用软件、小程序大量涌现。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手机应用软件数量已增至449万款。由于监管不到位等原因,这些应用软件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的甚至带有大量有害信息。

可见,加强青少年网络保护不仅刻不容缓,而且还要与时俱进。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严禁有害手机应用软件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有害手机应用软件进入中小学校园。然而,青少年的网络保护不能仅靠职能部门的努力,还需要有关责任主体和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除了加大执法力度,制定明确政策外,还需要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即互联网使用伦理。伦理是使用和开发互联网资源必须坚守的底线,也是不能触碰的红线。

在笔者看来,互联网伦理至少有三条:第一,青少年利益优先。凡是他们能接触使用的互联网应用和资源,都必须从青少年健康成长出发,把他们的利益放在首位。第二,公益性。凡是以青少年为主要用户或者潜在用户的互联网应用和资源,都必须坚持非营利原则。第三,无歧视。凡是互联网应用和资源,严禁歧视任何青少年和青少年群体,严禁对他们进行歧视性教唆和诱导。

伦理是社会运行的基本准则,对各行各业的健康发展都有基础性作用。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我国科研和学术的健康发展,李克强总理强调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因为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迎来各类英才竞现、创新成果泉涌的生动局面。同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强青少年网络保护也同样需要倡导网络伦理建设,为他们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生态,他们就可能获得更多有益身心健康的营养资讯,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徐铭扬]

相关新闻

能源
关注留守儿童
精准扶贫
绿色生活
低碳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