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声明

一周文旅观察:

夜间文化“初长成” 探看夜间经济里的文旅百态

2019-08-05 14:45:05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近日,作为上海首批夜间试点开放的博物馆之一,上海博物馆举办了夜场特展,熠熠千年的中国货币白银、浮槎于海的太平洋艺术珍品及灼烁重现的15世纪景德镇瓷器纷纷亮相特展。据《新民晚报》、东方网等报道,2000个特展入场名额在15分钟内告罄。民众对夜间文化生活的热情,值得期待。

“初成长”的夜间文化

近年来,公众夜间文化旅游方式越来越多样,“夜间文化”和“夜间经济”之间出现了良好的衔接点。但在“夜间经济”的发展初期,大众的“夜间文化”仅停留在24小时书店、看夜场电影等,形式较为单一。

北京“深夜书房”——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

据新华网报道,2014年4月23日,第19个世界读书日当天,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书店”正式挂牌营业,并成为北京24小时书店的“鼻祖”。据中青在线报道,自2014年三联韬奋书店成功将营业模式转变为24小时书店后,连续两年销售总收入超过两千万元人民币,增幅达到60%,创下中国实体书店的销售奇迹。

从此,上海、广州、成都、杭州等全国各地的24小时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PAGEONE”、诚品书店等24小时网红书店已成为民众经常出没的“充电”去处。《光明日报》曾这样形容24小时书店: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

夜间文化行,百花齐放

随着夜间经济不断发展,文旅产业探索夜间模式的力度不断加大,“文化夜市”“夜游博物馆”“夜游景区”等不断进入人们视野。

北京:打造“夜京城”

据人民网、《北京晚报》等报道,国家博物馆已于今年7月28日起,在暑期开启延时开放,每周日延长至晚9点闭馆,开启“博物馆奇妙夜”模式。

据《新京报》报道,7月27日晚,北京珐琅厂“梦幻景泰蓝惠民夜”拉开帷幕,内画、剪纸、红螺食品、百花蜂蜜等十余家老字号、非遗企业共同参与,打造极具有北京特色、价格亲民、实惠的老字号文化夜市,给民众不一样的非遗传统文化的夜生活。

此外,北京还策划组织了一批戏曲、相声、电影、歌剧、音乐、读书等主题鲜明的“夜京城”文化休闲活动。

上海:打造“文化夜市”

据中国新闻网、《解放日报》等报道,7月至9月,上海的黄浦区、宝山区的14家博物馆试点夜间开放,通过增加文化旅游项目供给来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精神文明需求。

同时,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作为历史文化悠久的上海老牌影院,“91岁”的大光明电影院以及“87岁”的国泰电影院于7月15日正式华丽升级为沪上首批“24小时影院”。随即,微博热搜话题#上海首批24小时影院#引发7979.6万次的阅读关注。

此外,中国首家特色夜间野生动物园将在上海野生动物园揭幕。届时,市民和游客又将多了一种夜间旅游和消费的选择。

甘肃:夜游莫高窟

据《兰州晚报》、每日甘肃网等报道,2018年,敦煌研究院曾专门针对研学游团队推出过夜游莫高窟的体验活动,深受游客欢迎。今年5月2日,敦煌研究院推出“夜游莫高窟”系列标准产品,通过开发和提供分类化、个性化的高品质研学产品,针对尊崇敦煌文化并希望深度了解石窟艺术、追求体验过程中舒适感的游客提供差异化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参观需求。

哪些原因牵绊着网民夜游的心?

观察网民在网络上的发声,网民需求反馈主要集中在增加公益性场馆夜间开放数量、提供丰富“夜间经济”文旅项目、延长地铁等交通设施运营时间以及完善配套性基础设施服务等。

全国各地发力“夜间经济”

近几年,全国多地推出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利好政策,为夜间经济的发展提供诸多便利条件。各地推行的夜间经济政策有如下三方面特点:

一是制定促进夜间经济发展机制,设立区域负责人。政策显示,上海指派各区分管区长担任“夜间区长”,同时选聘具有夜间经济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协助“夜间区长”工作。北京则设立立市、区、街(乡镇)三级夜间经济“掌灯人”,负责统筹协调本级夜间经济发展。

二是各地政策重点依托本地文化特色,开辟多样的夜间经济项目。南京充分发挥其古色古香的文旅资源,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打造成夜间旅游的“金字招牌”;天津重点依托已有的文化休闲载体,着力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广州则依托本地的丰富的餐饮样式,将早茶点心、炖品、海鲜、山珍摇身一变为夜茶,发展夜间餐饮;成都的夜间经济发展主打“休闲牌”,发展酒吧、卡丁车馆和博物馆之夜,全力打造成年轻人线下社交时尚潮流的聚集地。

三是为夜间经济提供周边配套服务。发展夜间经济的同时,其周边配套服务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出台的相关政策中,均有对夜间经济体周边的公共交通设施、停车场以及灯光照明等基础设施保障问题进行统筹规划。

点亮文化旅游“夜间经济”

今年以来,为了满足民众对夜间文化生活的需求,很多城市集中出台促进夜间经济的发展方案。有分析表示,“夜间经济”可以延长经济活动时间、提高设施使用率、激发文化创造、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消费水平、带动区域发展,已成为城市经济的新蓝海,并逐渐向城市特色文化靠拢。《人民日报》在《夜间消费,还可多些文化味》一文中指出,越来越多的人在夜间选择文化消费方式充实自己,陶冶身心,给夜间生活添加了文化味。24小时书店、夜游博物馆、非遗文化夜场体验活动等各类夜间文化活动已走进大众视野。《光明日报》文章《夜间经济更需要文化支撑》指出,若更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能够提供夜间服务,甚至举办群众性的讲座、沙龙和教育培训活动,那么对于培育城市的夜间文化生活大有裨益。

同时,“夜间经济”正成为旅游城市着力开发的新增长点。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开启“夜场”参观模式,最大限度满足游客了解石窟艺术的参观需求。此外,上海夜游黄浦江、重庆两江夜游、西安“大唐不夜城”等夜游项目深受游客青睐。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杨宏浩表示,发展夜间旅游是一种新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发展夜间旅游经济,既让传统旅游资源焕发新的活力,也创造出新的旅游吸引物、新的文化旅游产品等,为民众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夜生活,从而推动城市文化旅游的发展。

“夜间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城市“夜间经济”的进阶之路逐渐由物质消费走向精神消费,夜间经济已离不开文化旅游消费的支持。有分析指出,文化旅游消费已成为推动城市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主引擎,但安全等问题或成为“夜经济”的制约因素。因此,要进一步繁荣城市夜间经济,应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为发展城市夜间经济保驾护航。(作者:左薇 张谢君 夏玉华)

[责任编辑:张倩]

相关新闻

能源
关注留守儿童
精准扶贫
绿色生活
低碳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