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声明

一周文旅观察:旅游经济发展新形态需平衡好鼓励与监管

2019-11-26 14:16:03    来源:人民网    

近日,界面新闻发文介绍,旅游平台和旅游达人合作,通过自媒体平台推介一些新景区,实现总交易额过百万。

随着经济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旅游经济从传统走向创新,从线下走向线上,从中心化走向去中心化。旅游经济新形态逐渐清晰化:新媒体平台对景区的宣传作用不断强化,“非典型景区”借力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景区的去中心化现象增多,从分散的旅游景点发展中获益的民众增多。

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助推景区发展

在传统模式下,景区的门槛较高:先天的旅游资源是基础,其后需要投资开发,最后还要有良好的口碑积累。现如今,在新媒体平台的推动下,“景区”能够通过网络直接与游客相连,异质化的“景区”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旅游需求,一些新的旅游资源得以开发,助推涌现一批“非典型景区”。界面新闻在《一个旅游达人双十一就能卖出1.72亿,他们怎么带货?》中提到,一些平台通过和旅游达人合作,对用户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开发符合用户需求特征的旅游景点。再通过达人的亲身体验、新媒体种草,让用户产生兴趣,最后辅以完整的图文攻略,让用户知道怎么去、怎么玩,最大化降低用户决策成本,在打造新旅游景点方面取得不错效果。

相比这些有组织的旅游推介形成的景区,一些“非典型景区”的形成具有一定偶然性。一是部分当地民众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意外吸引粉丝前往当地旅游,形成新景区;二是部分游客自发通过新媒体平台介绍景区,助力景区突然爆火。人民网在《短视频时代来了 深入生活为旅游业“添一把火”》中指出,短视频的形式,能够更直观地呈现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也便于多层次地展现一个地方的文化气质。一些乡村、山区、牧区民众通过短视频让外界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粉丝也通过短视频前往当地旅游,无意中推动当地的旅游经济从无到有发展起来,打造一批“非典型景区”。《时代周报》在文章《“抖音们”开抢饭碗 旅游内容赛道涌入流量对手》中提到,年轻用户的旅游动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爆红短视频、一部动漫、一场演唱会都有可能成为出游的动因。像“重庆洪崖洞”、“西安摔碗酒”、“青海茶卡盐湖”这种网红景区的爆火,就是靠着平台用户的短视频和种草文推动起来的。

民众借助景区去中心化分享旅游发展果实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旅游经济深受其影响,在过去“知名景区”中心化模式的基础上,旅游经济形态不断拓展,以“体验”为主的旅游发展迅速,“非典型景区”不断涌现,景区去中心化成为趋势。在人民网的文章《江苏发展乡村旅游 变“山水资源”为“美丽经济”》中,江苏省前三季度乡村旅游已接待2.6亿人次。乡村游走出了一条与“景点模式”迥然相异的道路,“体验生活”成了游客选择乡村游的第一选项。有游客坦言,“想找一处风景清幽、有不同体验的地方”。四川藏区的卓玛通过短视频展现藏区原生态的风景和独特的地方文化,粉丝不仅通过视频了解牧民的生活,也想进一步体验视频中的藏族文化和生活,现在卓玛也正在建设民宿以接待前来的游客。《成都商报》的文章《直播家乡收获粉丝 走近悬崖村“天梯”上的主播》中,四川凉州彝族悬崖村小伙通过短视频介绍家乡的“天梯”、展示乡村风景,在成为网红提高收入的同时,也吸引着全国网民前来感受悬崖村的风景,成功将一个山中村落发展成“非典型景区”。

去中心化的旅游模式,带来的是为游客提供服务的民众的扩大化,更多的民众可以参与到旅游经济中,并直接分享旅游发展的经济果实。海外网在《旅游就业圈越扩越大》指出,在互联网便利性和旅游魅力结合下,一些新的职业正在出现,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升级,让旅游就业圈越扩越大。毕业后在传统旅行社从事导游的邢双庆,在自由行游客增多的趋势下,从线下转到线上,转型成为“定制私人导游”。另外,江苏扬州市邵伯湖西岸的沿湖村原本是一个普通渔村,后来发展旅游,主打“渔文化”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带动村民就业1120人,部分村民更是通过开办渔家乐提前发家致富。近年来,借助共享经济的东风,共享住宿凭借价格低、能更好体验当地风土人情而迅速发展起来,一批房东借助共享住宿参与旅游经济。人民日报海外版在《从一张沙发到特色民宿 共享住宿生命力何在?》提到,共享民宿的市场不断扩大,其范围已覆盖一二三线城市和部分乡村山区。

去中心化的旅游模式助力推动脱贫工作进展

在传统的旅游模式下,景区的中心化也造成游客消费的集中化,旅游经济成果能够惠及的民众范围有限。如今,游客旅游需求的个性化,推动景区的去中心化,部分贫困地区借此发挥本地特色吸引游客,通过旅游脱贫。《新疆日报》在文章《旅游+脱贫,激起希望的火花》中介绍,在常规认知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而在疏附县,原本就缺乏旅游资源,且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健全,但当地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努力走上旅游扶贫之路。截至2019年9月底,疏附县共接待游客40.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388万元。当地村民除了收入增加之外,也通过旅游获得了一扇认识外界的窗,人的变化成了脱贫中最大的变化。《阳泉晚报》也在文章《当“乡村旅游”遇上“精准扶贫”》中提到,当地依托村庄苹果采摘产业,以及近年来不断美化的特色村容村貌,也能吸引到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旅游,当地已有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村和低收入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走上致富道路。四川阿坝老营乡扶贫第一书记张飞为推动扶贫工作进展,发布系列短视频“海拔3200米云端餐厅”,推广山中村落的独特景色,部分视频播放量高达上千万,游客慕名而来,推动当地旅游从无到有发展起来,外出的村民也纷纷返回参与其中,目前村子已基本脱贫。

景区去中心化获得网民支持与认可

对于旅游经济不断发展形成的新形态,网民普遍接受度较高,并认为能从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中感受到更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多层次多角度的风景介绍,希望前往参观;在游客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能在旅游中协助当地发展,会使得旅游更有意义。如网民“你找不到我的兔子在哪里”认为,乡村旅游充满正能量!还可以丰富自己的经历;“眯眼一笑619”在介绍风景的短视频下评论:真的是太美了,好想去呀。

但同时,网民也希望当地在开发的时候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要让当地的原生态美因旅游而被破坏。另外,游客与景区民众观念不同,易在卫生、服务、管理等问题上产生冲突。网民“双子座B型”认为,希望当地能够做好限流、保护工作,不要过度开发,导致最后一无所有;“无止境的羁绊”在体验过乡村旅游后评论:就这卫生条件,搞什么乡村旅游。

旅游经济新形态快速发展带来的管理压力和监管挑战

旅游经济新形态发展过程中,管理和监管面临一些新的压力与挑战,一是景区本身的管理能力能否跟上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二是政府部门如何做好监管工作,规制景区有序发展。比如,在短视频平台爆火的“网红草”--粉黛乱子草,引起网民纷纷前往打卡,一个非景区突然变为景区,面对如潮人流,当地管理跟不上,导致粉黛草被破坏,引起舆论争议。《中国青年报》曾在一份调查中展示,在受访者看来,目前乡村旅游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卫生条件差(62.7%)。对于提升游客乡村旅游体验,70.6%的受访者建议出台相关卫生标准,为消费者建立维权通道。另外,贫困地区的旅游融资问题也值得关注,央视新闻在《5.86亿元的旅游开发项目,怎么就烂尾了?》中介绍,贵州省独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政府结合地方优势,大力扶植旅游产业,其中,下司镇举债5.86亿开发旅游项目,但项目开工仅5个月就因资金断裂停工。

在旅游经济新形态发展中,部分新模式取得快速发展,其中民宿表现较为亮眼,但民宿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爆发,并引发舆论批评。人民网在文章《民宿有“三乱”:人民网实测美团、途家、木鸟、爱彼迎等平台》中指出,民宿平台存在三大乱象:一是虚构“房源”注册,平台审核不过关;二是存在霸王条款;三是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面对旅游经济新形态,鼓励与监管要并举

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旅游模式创新不断,旅游市场被做大、做细,游客的异质化需求被开发、满足,民众能够直接参与、分享旅游成果。舆论认为,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在满足民众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为行业带来活力,但创新引发的管理和监管问题也对现有制度和规则提出挑战。政府部门、企业、公众在处置问题时,要做好鼓励和引导。另外,政府部门也要克制“一刀切”的懒政思维,不能对出现的问题一律采取“关、停、封、禁”等,否则,容易扼杀当地的创新活力,且会产生打击面过大的不利影响。(李俊强)

[责任编辑:张倩]

相关新闻

能源
关注留守儿童
精准扶贫
绿色生活
低碳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