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电子支付,是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人脸识别在安防领域、寻找失踪人员、重要场合快速安检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确保消费者的人脸信息不被非法采集使用甚至交易,才能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让社会树立对人脸识别的信心,才能促进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不断与其他新技术融合。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而人脸识别作为人工智能中的重要技术,被越来越广泛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脸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个人信息,它既可以用于刷脸支付,也可以用于安防准入等场景。近日,据央视调查,如此重要的个人隐私数据信息,却在网上被公开兜售,网上销售的“人脸相关算法训练数据集”,包含5000多张人脸照片,很多还是一个人不同表情的脸部照片。
人脸识别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种支付系统纷纷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新一代手机则用刷脸解锁替代了指纹解锁。人脸成为直接关系到每个人财产甚至人身安全的关键信息。然而,在人脸识别技术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人们对于这项技术安全性的担忧也逐渐增长。
个人信息泄露是近年来形成的突出社会问题,身份证号码、住址、手机号、社交账号、银行账号等个人隐私信息数据频频在网上被售卖,甚至存在一条相关灰色产业链。如今,相比传统个人信息而言,更为敏感的人脸信息也开始被上网售卖,这不禁令人高度警惕。人脸是具有唯一性的生物信息,一旦被复制后会给个人用户带来很大潜在风险。如果不法分子将人脸数据与其他个人信息数据结合,用于违法犯罪活动,则可能产生严重法律后果或财产损失。
人脸识别在安防、金融、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日益普遍,涉及门禁出入口、人员识别、消费支付等方面。截至目前,还未发现因人脸信息泄露而造成的严重事件,但其数据泄露造成的技术风险仍然不容忽视。人脸识别作为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其数据库外泄将导致重大安全隐患。传统密码被泄露,可通过重新设置实现密码更改,但人脸的生物特征信息唯一且终身不变,一旦泄露后患无穷。
首先,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法律法规要及时跟进。有关部门应该及早厘清人脸识别技术的法律边界,对人脸信息数据库的采集、管理、运用做出明确的法律规范与约束。对于企业而言,则需要加大软硬件设备投入,促进相关技术进一步成熟可靠,同时,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用户生物识别信息的使用安全,确保人脸信息不被滥用、不被泄露。在立法工作与科技企业齐头并进,承担源头管理责任的同时,广大用户也必须提高保护自己人脸信息的安全意识,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来路不明的美颜、人脸测试、皮肤测试等硬件产品或手机小程序,对各种采集人脸信息的产品、应用都需谨慎对待,保持应有的警惕,防止个人生物信息被不法分子掌握。
当然,社会在重视人脸信息安全风险的同时,也不必因噎废食。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电子支付,是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人脸识别在安防领域、寻找失踪人员、重要场合快速安检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当前生物识别技术迅猛发展,人脸识别作为一项具有很大市场价值的技术方兴未艾。此时,对人脸信息安全问题要抓早抓小,要及时从源头上防止技术被滥用,从根本上防止人脸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只有确保消费者的人脸信息不被非法采集使用甚至交易,才能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让社会树立对人脸识别的信心,才能促进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不断与其他新技术融合,催生出更多应用,促进人脸识别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