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美海边那道绿(美丽中国·关注海洋防灾减灾(下))
核心阅读
红树林、木麻黄林、松树林……在广西沿海,一道“绿色长城”,保卫着这里的村庄和田野。
有了沿海防护林,以前为了躲避台风威胁只能住在山上的村民,搬到了交通方便、发展机会多的海边。
“每次看到这些树,我就会想起父亲在沙滩上种树时,挥汗如雨的样子。”望着眼前这片绿色,周怀安说。
周怀安的家,在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青山头村,村子临海。周怀安说,以前台风来时,大家晚上都睡不着觉,怕房子会被吹倒。上世纪70年代,身为村干部的父亲拿着种树方案,找村民一家家签字,把防护林种了起来。
广西南临北部湾,几乎每年都要受到台风侵袭。1987年,广西启动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1991年,国家正式启动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广西是工程建设重点省区市之一,先后实施了一期、二期工程,目前正在实施三期工程(2016—2025年),主要营造红树林、木麻黄、松树等护岸护堤林、防风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加快通道绿化、城镇绿化、村屯绿化,形成了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主体框架,防灾减灾能力极大提升。
“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对于加强广西沿海防灾减灾能力十分重要。”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红树林是抗风抵浪最前线”
海边滩涂上,一片低矮的红树林郁郁葱葱,其间还点缀着星星点点鹭鸟的白。
这里是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别看红树林个头矮矮的不起眼,台风时大海浪打过来,红树林是抗风抵浪最前线,是沿海滩涂的特种防护林带,也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第一道防线。”北海市林业局营林科负责人周如琼说,红树林对北海这座平均每年遭受5.3场台风的滨海城市来说尤为重要,是这里的“海岸卫士”。
“2014年台风威马逊来袭,正是因为有红树林的保护,几乎没有浪能打上堤岸,唯有在入海口一段海岸线没有红树林,堤岸就被冲垮了。”北海市银滩镇曲湾村村民叶青说。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镇长坡村和横山村。2002年,这两个村在海边种起了大片红树林。2014年7月的台风威马逊中,附近的虾塘和房屋无一受损,而没有红树林庇护的养鸭场、大棚则损毁严重。
为了保护红树林,广西正加快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目前已建设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1个。
“正是因为这片林子,我们从山上搬到了海边”
“防风固沙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第二道防线,不仅可以防止沙滩水土流失,更是抵御大风浪的主体。”营盘镇林业站站长吴长瑞介绍,青山头海防林带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建成,是铁山港区重点海防林之一,主要由木麻黄等树种组成。
青山头海防林带自建成以来,有效抵御了200多场台风。2014年台风威马逊来袭时,同在营盘镇的盐灶村和白龙社区因为防护林有缺口导致受损较大,堤坝被冲垮,居民房屋被倒灌进来的海水围困,全镇出动了几百人扛着沙包去防浪。“那时候唯有青山头是营盘镇最安全的地方。”吴长瑞感慨。
青山头村村民谢福的家原来住在离海较远的山上。“正是因为这片林子,我们从山上搬到了海边”,他说,“约300户都搬下来了,没有了台风威胁,下面交通方便,还可以开农家乐和民宿。”
“为了更好管护这片海防林,我们将其划为生态公益林,列入森林生态效益基金的补偿范围,并聘用了护林员专门管护。同时我们也鼓励当地村民在不破坏海防林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林下经济,让百姓收获生态红利,从而促使当地村民积极主动地保护好这片海防林。”营盘镇文化站站长李世涌说。
多方努力下,1987年以来,广西共在沙区营造防风固沙林12万多公顷,形成了1000多公里的海岸“绿色长城”。
“有了农田防护林,我家种的香蕉安全多了”
防风护村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第三道防线。由于台风频繁,长期以来,广西沿海地区的群众都自觉在房前屋后营造防风护村林。“沿海地区村屯绿化率从1987年以前的5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大部分村屯都被绿树围绕。”自治区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第四道防线就是农田防护林网,主要保护的是农田、农作物。”北海市合浦林业局营林股股长王大东说。
合浦县西北部的乌家镇、石湾镇距海边仅7公里,受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影响,暴风雨、台风灾害频繁。原来该县有一家公司在乌家镇、石湾镇主要经营鲜橙、香蕉等水果,“台风会让果园受损,在县里相关部门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建设了农田防护林网项目。”该公司副总经理陈世伟说。
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始于1998年,如今已建成长达80公里、以木麻黄为主的纵横交错的防护林网,形成一道绿色防护屏障,有效确保了果园稳产丰产,也保护了周边农田。合浦县乌家镇村民黄文雄说,他家种的几亩香蕉,过去一刮台风必然受损,而今,“有了农田防护林,我家种的香蕉安全多了”。
通过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广西沿海地区森林资源迅速增加。据统计,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由1987年以前的19.1%提高到2016年的55.5%,基本形成了以村屯绿化为“点”、以海岸基干林带为“线”、以荒山荒滩绿化为“面”、以农田林网建设为“网”,立体配置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框架。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15日 16 版)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