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声明

“治理黄土塬 守护母亲河”---宜川

2024-06-12 10:34:29    来源:华讯新闻    

春风和煦,山花烂漫。站在宜川县壶口镇高高的黄土塬上举目四望,沟沟壑壑的草木逐渐披上了绿装,尽显生机与希望。

10355744557396086_133.jpg

“能看到这样的面貌,主要得益于黄土塬上水土流失的治理。”宜川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常章峰说。宜川是黄河中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境内黄河全长66公里。从2022年起,宜川县自然资源局以生态化发展理念大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拉开了实施黄河沿岸固沟保塬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的序幕。如今已完成生态保护和修复规模7054.6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0公顷。

固沟保塬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10360775714670232_133.jpg

傍晚时分,夕阳映照下的壶口镇上侯村,犹如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纱,格外美丽。

吃过晚饭,75岁的村民崔峰山和老伴沿着水泥路,来到距家不足100米的新建涝池边散步。“现在心里很踏实,不再担心水冲路面塌了。”崔峰山高兴地说。

10362196881755885_133.jpg

位于黄河沿岸黄土塬上的上侯村,由于长期受塬面径流洪水不断冲刷,沟头沟岸滑坡、坍塌频繁,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已经威胁到村民生命财产安全。

“以前门口这段村道路面地势低,一遇上暴雨,积水非常严重,靠沟一边经常发生塌方,住在这里的我们很担心。”崔峰山说,这是村民今年之前一直面临的一道难题。

“我们经过勘查后,将上侯村列为固沟保塬项目的治理范围,对其进行抢救性治理。”县治沟造地办主任冯旭柏介绍,上侯村固沟保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设置小型蓄排工程,修建涝池、渗水池、排水管道、消力池,实施沟头回填、土地整理、混凝土硬化等。“现在这里的塌沟不见了,治理好的沟道旁新修了涝池、排水渠,还铺设了水泥路面,变成休闲散步的好地方,这真是一件大好事。”崔峰山说。

位于壶口镇岭玉村的群众同样面临着这一难题。多年来,由于塬面地质条件特殊,加之人为扰动因素影响,村里塬面径流直排沟道,引起沟头、沟岸坍塌,造成沟头延伸、沟岸扩张、沟床下切的不利局面,严重威胁塬面农田、道路、村民住房安全,这是诸多亟待治理区域中的“硬骨头”。

2022年10月底,岭玉村依托固沟保塬项目,实施了塬面径流调控、沟头加固防护和沟坡生态保护恢复三项工程,修建了涝池、沉淀池、消力池、引水渠、截水沟等,让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荒山沟披上了绿装,成为全县固沟保塬生态修复治理样板之一。

“以前由于雨水冲刷,居住窑洞一侧沟坡上坍塌严重、沟渠纵横,我们出行不方便,还有安全隐患。现在沟坡经过治理,修了防护渠、涝池,周边环境越来越好,晚饭后我们还到涝池边散步哩。”村民刘显军对治理工程连连点赞。

“通过‘固沟保塬’项目,我们在壶口镇岭玉、桑柏、郭下等10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治理区,构筑‘塬面径流调控、沟头回填加固、坡面治理拦截、沟道水沙集蓄’四重防线,有效治理塬面水土流失,解决塬面径流无序排放导致的农田、道路损毁和沟头塌陷问题,局部缓解黄土高原塬面萎缩和沟岸侵蚀扩张,造福当地群众。”常章峰说。

生态修复绘就新画卷

10371436937844772_133.jpg

春光明媚,走进宜川县壶口镇郭下村,蓝天白云下,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片片果园里,苹果花开始盛开,花朵白中透粉,香气四溢。

“郭下村少雨。我们既盼雨,又怕雨。”壶口镇郭下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杨文红说,郭下村乃至壶口镇都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复杂、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降水少却集中,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宜川县不断加大对黄河沿岸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特别是去年实施的“固沟保塬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为村上修建了蓄水量达2320立方米的新涝池和维修了一座蓄水1000多立方米的旧涝池,满足了全村3000多亩果园的用水。

“的的确确给我们村办了一件好事!有了这两座涝池蓄水,以后果园灌溉、施肥用水再也不愁了,村民们省时省力又省钱。”杨文红高兴地说。

他算了一笔细账:过去村民果园打药、施肥用水,都是从沟底抽到村里蓄水池中,再由三轮罐车送到地头。1方水的成本价是9元,一亩果园打一次水溶肥平均用水2方(浇灌的话用量更大),3000亩地用水就是6000方水,算下来价格就是54000元钱。再加上给果园打农药、喷洒叶面肥等其他用水,一年下来最少节省10万多元。

同时,在郭下村和下源头村之间的一处路面,因上游塬面径流直排造成该处多次出现塌方,严重影响村民安全出行。“我们经过勘查,对侵蚀沟进行回填,并修了排水渠和护岸,在裸露坡面栽植了国槐、连翘等植被,减轻侵蚀沟排洪压力,削弱塬面径流引起的沟头前进趋势,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县治沟造地办副主任郭宏伟说。

让山更青水更绿

10373469611238389_133.jpg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部署,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措施。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编制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明确了黄河重点生态保护和修复目标任务,并按行政区域分解到市、县(区)。

宜川县自然资源局按照国家和陕西省及延安市安排部署,结合县域存在的生态现状问题,提出《宜川县壶口镇固沟保塬生态修复重点项目》,通过工程措施、生物防护措施和保护保育措施,开展项目区固沟保塬工程建设,增强项目区水土保持设施,完善项目区生态防护功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支撑了黄河生态安全屏障质量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10375138814471833_133.jpg

“我们先后栽植了国槐、白蜡、侧柏、红叶李、油松等生态树种3万多株,修建涝池16座,集雨窖37座,引排水渠5760米,完成生态防护面积12.98公顷。”冯旭柏介绍说,“这些集水工程的建成,具有收集源面雨水、减少直排沟道径流,增加农业用水的功能;沟头边坡排水渠、沉降池等工程,则具有控制径流排放,减少边坡冲刷等作用。”

水保林、生物护埂、生态围栏、田间道路……如今,随着一个个保水土、添绿色、调结构的生态修复项目的建成,黄土荒坡穿上了新的绿装,绘就了一幅“只此青绿”的新画卷。

“目前,项目区群众正依托‘绿水青山’积极发展特色林果、草畜养殖、苗木繁育、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了乡村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山区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宜川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马彦军说。

来源群众新闻网 宜川宣传

(冯旭柏   常章峰   赵延龙)

[责任编辑:房家明]
能源
关注留守儿童
精准扶贫
绿色生活
低碳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