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抱歉,我生来就胖
抱歉,我生来就胖
“肥胖让人孤独。”最近,英国科学家发现肥胖和孤独之间存在一定的基因联系,他们说,“增加超重可能性的相似基因区域也会导致社交孤立”。
其实,不劳科学家费心搬证据,这结论我打小学起就知道了。
我还知道,胖子的人生系统一般都默认为hard(困难)模式。
作为一个原生态的胖姑娘,我上学那会儿虽然成绩不坏、待人温和,但还是有“原罪”。不管因为什么闹别扭,同学首选的攻击点总是:你这个胖子。
随“胖”而来的心理阴影,跟了我20年。这种经历不是个案。早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就发现西方社会普遍存在对胖人的刻板印象——刻薄、愚笨、丑陋、能力差、懒散、缺乏自控力……
喂,我胖又没吃你家米,怎么还溅我一身道德污点?
小说家也跟着添油加醋:《哈利·波特》里,又蠢又坏的表哥达力·德思礼就是个贪吃的小胖子;《四世同堂》里,两个好吃懒做、爱慕虚荣的女性反派“大赤包”和“胖菊子”,都拥有作者笔墨渲染出的肥胖身躯。
公众人物更是胖不得。
美国第27任总统威廉·塔夫脱体重300多斤,总被美国人拿体型开涮:塔夫脱在白宫睡觉的时间比清醒的时候多。原本不胖的“满清第一美男”和珅,因为贪污太多,被后人想象成胖子一枚。
把体型跟品质挂钩的想法显然并不理性,教育界人士也不能免俗。有研究者发现,胖学生不仅会受到同学的嘲笑,就连老师的一视同仁也得不到。还有人发现,与残疾人和被毁容的儿童相比,肥胖儿童是最不受欢迎的。
生来就胖,我很抱歉。学校里的不幸遭遇只是一个开端,不论是求职还是看病,超重的人生总显得更艰辛。
在职场中,胖人会受到全方位的歧视,可能来自老板、合作伙伴,甚至下属。唔,当然了,受歧视的前提是——你得被录用,而大多数胖子早在求职关就已经挂了。
时尚界就不用说了,对待胖子,医学界的态度也好不到哪儿去。
研究者发现, 临床医学、心理健康、营养学、保健学以及专门从事肥胖治疗的健康专家都存在对胖人的消极看法,甚至影响胖人接受医疗、保险服务的质量。
实际上,生病、用药、遗传等因素都会影响人的体型。把“胖”直接跟懒惰、缺乏自控力挂钩,太片面。
改变他们的看法实在很难。
有研究者向受试者宣讲“肥胖”的复杂成因,后者看上去非常理解和认同,但在接下来的测试中,理性被打败了——受试者对胖子的评价依然较低。
同为胖子,“相煎太急”,胖子并不喜欢胖子,且极力想摆脱自己所在的群体。
作为胖界一员,当我跟同等身材或更胖的人待在一起,如果周围有人,我会明显感觉不自在——在我的想象中,路人的眼光一定充满了嫌弃和不屑。
七八年前读大学时,我减掉30斤肉,体重落到正常范围,但如今我在路上遇到胖子,还是会侧目而视——就像那些裹过小脚的老一辈女人,自己受过罪之后,再把这种酷刑忠实地传给下一辈。
西方人曾经有一种解释:“诱惑贪婪等强烈而自私的欲望,也以最显明最招摇的方式,通过肥胖的身躯展现出来……臃肿肥大的身躯则流于庸俗而充满邪恶。”
中国的情况也差不多,说起“忧国忧民”,几乎没人会联想到一个满面红光的胖子。后来,胖就显得更不道德了:一边是脑满肠肥的资本家,一边是瘦骨嶙峋的工人;一边是肥头大耳的地主老财,一边是皮包骨头的劳苦大众。孰善孰恶,似乎一目了然。
在现代社会,胖瘦还成了社会阶层的体现。保罗·福塞尔在《格调》一书中说,由于62%的美国人体重超重,所以,判断对方是否处于上层阶层的一个简便方法,就是看此君身材苗条与否。
早在1984年,国际疾病分类就把肥胖列为一类疾病,近年来,肥胖进一步荣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21世纪危害全人类健康的元凶”,具体来说,它跟心脑血管疾病、II型糖尿病、性功能障碍、癌症、猝死等都过从甚密。
与之相伴的是喷薄而出的减肥热情——早在上世纪20年代,当广大人民群众还在为吃饱穿暖挣扎时,国内的新潮杂志就开始介绍德国减肥药,还有美国女明星为减肥做手术割赘肉的新闻。
呜呼哀哉,曾几何时,胖子还有被冒充的荣光——所谓“打肿脸充胖子”。胖姑娘也曾在诗中受尽赞美:“硕人其颀,衣锦褧衣……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而“硕人”的原意就是“高大白胖”的人啊!
自从生产力不发达的农业社会结束之后,“胖”就没什么可稀奇、可羡慕的了。
说说自己吧,实话是,我在摆脱了30斤肉之后,感觉人生豁然开朗——不仅因为终于能昂首挺胸地走进服装店,更是因为不再受到想象中的目光的评判和审视。尽管这种评判和审视更多来自于自己内心。
作为一个庸俗的现代人,我没能摆脱对自己体型和体重的规训——家中永远备有体重秤,以及能够照到全身的镜子。
但是理性时的我又对一个胖友的话深感认同:都是自己亲生的肉,何必跟它过不去呢?胖也好,瘦也好,健康就好。
李雅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