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声明

自律是个好东西 但并非人人都有

2018-08-20 14:12: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花钱买“自律”,投资or白费?

“减肥险” “Flag险” 网购监督服务

花钱买“自律”,投资or白费?

点击进入下一页

视觉中国供图

自律是个好东西,但并非人人都有。

早上赖床的“懒癌”人群比比皆是,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者不在少数、健身减肥的Flag(网络流行语,意指“目标”)大旗在半道倒下一片接一片,众多拖延症患者正在“病入膏肓”的路上越走越远……不过,不少大学生有自己的对策,比如,花钱买“自律”。

怎么买?最近爆红影片《西虹市首富》中,主角王多鱼设计了一个“奇葩险种”——每个人花一块钱为自己的脂肪买份保险,体重每减轻1kg可获1000元理赔。虽没影片中简单、浮夸,但与之类似的“减肥险”“Flag险”可不少,监督自己学习、线上打卡运动等“自律”养成服务也是五花八门。

雇来的学业“监护人”

“常常是立完Flag,就被啪啪打脸。”考完六级后,英语不再是兰州大学研二学生姜晓的“刚需”。尽管她清楚,自己学的是哑巴英语,还时常提笔忘词,可就是没有打开书本的动力。

然而,她学习英语的决心却在去年寒假被无意间引燃。她发现舍友购买了一期英语阅读课,每天在朋友圈分享学习进度,还时常“安利”身边的朋友,“129元一期,用100天读4本英语书,计划打卡80天,还能得到实体书作奖励,很划算。”

一开始,姜晓觉得,舍友的行为并不明智。“全是免费资源,为什么还要花这冤枉钱?何况实体书到了,谁会打开看?”可刚开学,姜晓就看到了舍友的转变,“不管多忙,都会抽空学英语”。眼见旁人“大功告成”,姜晓再也坐不住了,她立刻选中一个口语课程,加入打卡大军。

花钱买来的“自律”很快发挥效力。“早上有阅读提醒,晚上有补读提示,班主任还会在微信群强调‘出勤退款’的激励机制。”此后,早上一睁眼,姜晓就会想到学英语,睡前也惦记着打卡,就连坐车,都不忘完成计划。“花了钱,就会暗示自己坚持下去,不能白花钱。”几个星期下来,姜晓养成习惯,“好像一天没读,就少了点什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三学生戴森则是为了二刷英语六级,在某微信公众平台上下单了一份30元的“Flag险”,督促自己背单词、做题。想想自己一周的冰淇淋钱,他咬咬牙,完成了自己的小目标,获得了30元的返款。“效果还不错。”他笑着说,这也能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良性监督机制。

据记者观察,类似的打卡学习服务还不少——某一英语学习公众号就推出了“背单词补贴计划”,用户先交98元学习保证金,然后每天线上背单词10分钟,坚持180天并在朋友圈打卡,就可获得200元的返现;在某网购平台,也活跃着一大拨售卖监督学习服务的网店,多的月销过百,有的店还提供一个月420元的监督服务,“每天3次打卡,学长亲力亲为,每日学习任务反馈,学长亲自监督”,另有学习方法指导等,可谓“一条龙服务”。

买来的“目标”加速器

除学习,不少大学生操心的另一件终身大事,便是健身减肥、燃烧卡路里。但真正做起来,却往往是三分钟热度。

为了避免再次半途而废,网友张栗去年在某健身平台上买了99元/月的套餐,不仅有运动指导,还提供饮食食谱+日常监督。用户自己则需加入微信群,并打卡记录自己的一日三餐以及一系列无氧+有氧运动,客服或教练给以点评、纠正。

“若饮食、运动没完成,客服或者教练会微信找谈话,教育一下。”张栗记得,微信群里还有个排行榜,规定时间内任务完成比较好的还有红包拿,“有时候是100元,有时候是50元,每期的活动不一样”。

在张栗看来,健身房太贵,自己在家又不知道如何运动、饮食,“这种健身方式主要是培养学员正确的饮食作息习惯,从头到尾跟下来,听教练的话,是有效果的。”虽然后面没有再续费,但这种运动、饮食习惯被她沿袭下来,目前身高165cm的她,体重维持在50公斤、体脂率24%左右。

等到来自温州市的大三学生陈园想要在这一平台上下单时,发现套餐已涨价,便灵机一动转给了一位朋友1200元的押金,由朋友负责指导、监督,“自己瘦到88斤之日,便是押金返还之时。”

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的王立登不仅是这种购买方式的拥趸者,也是“发起者”。他借鉴大学时带领同学晨跑的经历,创建了一个名为“坚持成长棒棒团”的社群,在线上,鼓励大家自觉地写作、早起、运动、学习……一开始,社群免费吸纳会员,但收效甚微。交流群里,常常一片死寂。于是,王立登萌生了收费的想法。

“99元一期,治愈拖延、懒、三分热度,还有不定期包邮赠书以及大咖讲座。”在王立登看来,一定程度上,花钱能保证质量升级服务,还能筛除一些意愿不够强烈的参与者。的确,自从开始收费,并在群中设置奖惩,参与者明显增多。截至当前,已有24期“21天成长训练营”成功举办,吸纳3000多名成员。

而在这些人中,“会有20%的人坚持到底。”王立登告诉记者,购买“自律”实际上是购买一种社群化成长方式,通过集体,将身边人的榜样作用传递开来,进而生成执行力、节奏感、成就感与归属感。在他看来,这不是单纯的消费,更多是一种投资,“在学生时代,如果能够形成这种投资行为,或者说成长习惯,对于后面进入社会有很大帮助”。

花钱能否买到“自律”

眼下,“购买自律”日趋流行,通过此种方式完成自己的“小目标”案例很多,但与此同时,反对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有人说“这不是智商税,是懒税”,也有人说“真正自律的人,并不需要外界的约束”“学习已经够枯燥了,你还让我付费,不如去打游戏”……在法国居里研究所读博的李宇钧看来,真正的自律靠的是自己主动,“要以目标为导向,明确学习是为自己而学,是为前程而学”。

以自己学习法语为例,李宇钧说,从零基础到出国自己只用40天通过语言测试。在此期间,自己并没有购买任何课程与监督服务。只是不断告诉自己,克服语言关,才能顺利出国,“有了目标,自然可以全心投入”。

“怕的不是花钱买自律,而是花钱之后,得到的只是表面上的自律。” 95后大学生赵丹告诉记者,为了提升自己,她参加了不少习惯养成训练营,但大多收效甚微,不仅没有养成自律的习惯,反而让自己更加焦虑,“兴冲冲报名一个减肥计划,每天跑步、跳绳、做操,强迫自己进入状态。可一结束,又重回原形。学英语也一样,明明天天打卡,但口语课上,说得还是磕磕巴巴。”

《习惯养成有方法》一书作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认为,主动性与自律相辅相成,习惯能够培养,但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前提在于认识某个习惯的重要性,提出目标,激发青少年的内在动机。

“有了内在动机,才能确立具体的行为规范,把习惯内容具体化为日常行为。”孙云晓建议,在习惯养成中,重视榜样力量,通过长期训练,进行行为强化。同时,要即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估和引导,表扬良好的行为,矫正不良的行为,“要相信自己的无限可能”。

(应受访者要求,除王立登,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孙庆玲 王豪 实习生 王馨悦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佳琦]

相关新闻

能源
关注留守儿童
精准扶贫
绿色生活
低碳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