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疗法是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电刺激疗法治疗神经症的经验基础上,以生物进化、胚胎发育、传统经络学说、耳针、穴位及针刺法等为理论基础,从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在腕踝部选取特定的针刺点,用毫针循身体纵轴行皮下浅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的针刺疗法。
经络学机制——腕踝针理论的雏形早在《素问· 皮部论》中就有记载: “凡十二经络者,皮之部也”。腕踝针针刺点位于腕和踝部,位置与五输穴较为接近,亦属于“本部”,可以治疗各经病症、痛症。
神经一体液机制——腕踝针有即刻止痛的功效,但起针后疼痛却有复发现象,留针又可延续镇痛效应,即刻效应的取得归功于神经系统的调节,而持久效应可能与体液因素的参与有关。
各种痛症,如各种急性扭伤、手术后疼痛、痛经、头痛、胃脘痛、肾绞痛等。
用物准备:1.0寸不锈钢毫针,直径 0.25长25mm皮内针安尔碘或75%酒精消毒剂、棉签、胶布贴。
进针:75%酒精消毒后,用三指持针柄,针体与皮肤呈30°角,用拇指轻捻针柄,使针尖快速通过皮肤。针尖通过皮肤后,即将针放平,这时针尖会将皮针挑起的0.2cm大小的皮丘,将针体贴近皮肤表面,循纵的直线方向沿皮下进针。
调针:若刺入后进针不够表浅、方向不够正直长度不适当可进行适当调整,调针后胶布固定针柄。
留针:针刺要求不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把针体留在皮下组织的浅层留针30min。慢性病或疼痛较重时,可以适当延长留针时间。
拔针:拔针迅速,棉签按压,以防皮下出血。
针体通过的皮下有较粗的血管或针尖刺入的皮肤处有显著疼痛时,进针点要沿纵线方向适当移位。
针刺方向一般向上,如果病症在手足部位时,针刺方向朝下(手足方向)。
针刺时,以医者针下松软,患者无任何特殊感觉为宜,若针下有阻力或患者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则表示针刺较深。应将针退出,使针尖到皮下,重新刺入更表浅的部位。
留针时,一般不作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
严重糖尿病患者做好皮肤评估。
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消毒皮肤。
骨髓抑制患者血小板低下根据病情酌情针刺治疗。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