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声明

贡献精准扶贫的“高校思维”

2019-11-18 15:09:20    来源:光明日报    

“潘书记,来年俺想把剩下的耕地全部入股合作社一起种紫薯,你看管不管!”眼下秋收正忙,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大王集镇柳林村村民许友纯和几名乡亲径直来到了地头,找到了正在参与农忙的村干部。

你一言,我一语,看着一箱箱紫薯销往城里,乡亲们有了来年的盼头。乡亲们口中的“潘书记”,正是江苏师范大学选派对口帮扶柳林村的扶贫第一书记潘映铼。近年来,江苏师范大学整合资源优势,对口帮扶地方,助力当地实现了脱贫致富质的跨越。

贫困村迎来致富路

柳林村位置偏僻,交通闭塞,没有任何产业富民项目,基本没有集体收入,村民生活十分贫困。潘映铼刚被派到柳林村时,摆在面前的可不是一般的难题。

“只有深入群众、走进群众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潘映铼在走访中了解到,老百姓日子困苦都是因为缺少产业富民项目。找到了源头,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柳林村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靠近故黄河,土地均为沙土,很适合花生的种植,村里农户也主要以花生种植为主。通过走访调研,潘映铼发现大多数年轻人还是选择外出打工,农村空心化严重,大量农田无力耕种,大多以低廉的价格承包给他人经营。

潘映铼敏锐地察觉到,如果把土地集中起来由村集体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一定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增收。为此,潘映铼积极联系,协调变更扶贫项目,结合柳林村产业特色,帮助村集体成立农机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村两委干部和种植大户入股,多方联系江苏师范大学等单位筹集资金共230万元,用于各类农机购置和土地流转。

去年秋天,柳林村用上了大型现代化农机具,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完成了1300多亩流转土地的全部耕种,合作社还通过县农委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了花生育种基地的建设,达成了高于市场价的收购意向,扩大了“大王集小花生”的品牌影响力。

“我到柳林村第一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就从原来的不足2万元突破到26万元,比扶贫之前增长了近15倍,今年的村集体收入将超过40万元。”潘映铼说。

从“输血”到“造血”

集体经济收入提高了,潘映铼对村里的发展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开始把发展的目标定位在柳林村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方面。

今年5月,柳林村与江苏师范大学签订了校地共建生态农业基地建设的协议。根据协议,江苏师范大学向柳林村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这给柳林村打足了产业富民的底气。

长期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江苏师范大学甘薯产业技术研究在国内一直享有盛誉。潘映铼想,能否利用甘薯种植打开柳林村生态农业发展的窗户?专家了解情况后,根据柳林村土质结构、气候特点和技术需求,组织科研团队进驻柳林村,积极加强品种改良和技术人才的培养,把种植技术课程从课堂搬到田间,一对一培养了一批农民技术骨干。

“基地有专家、博士经常给俺们做技术指导,种植各个环节门儿清,以后就是自己单种,也能搞定!”村民许梦南原本常年外出务工,现如今回到村里在农业合作社里务工,不仅学到了农技知识,还成了村里甘薯种植的骨干成员。

今年10月,柳林村近40亩紫薯喜获丰收,因口感好、品质佳广为消费者青睐。通过网店销售、扶贫采摘……每亩紫薯的直接利润高达6000元。“以往柳林村每年种植花生、小麦的亩经济效益在2500元左右,现如今一季紫薯就超越了以往一年的收益。”柳林村党支部书记周黎明说。

扶贫扶到根,脱贫脱到心

柳林村脱贫攻坚的路子走得稳,干得实,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多年来江苏师范大学对口帮扶当地经验探索的结果。江苏师范大学依托高校聚集的资源优势,更深层次的扶贫之路早已在当地同步开始。

2016年,朱忠君也曾作为第一书记被江苏师范大学选派到当地对口扶贫,初到当地,朱忠君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了当地中小学及学前教育的薄弱。

“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方法,明显与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朱忠君多方联系后方单位进行教育精准帮扶。在校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江苏师范大学幼儿园与帮扶地区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发挥省级示范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提供科学的课程设计、师资培训和业务指导,确保适龄儿童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同时,利用暑期及假期时间,江苏师范大学还长期组织大学生到当地中小学校开展教育帮扶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孔子行脚”支教活动、艺术教育进课堂……通过开设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课堂”,让孩子们体验到先进教学理念的同时,更激发了孩子们的求学志向和奋斗目标。

“我们把教育帮扶同扶贫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就是要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也是拔掉穷根的根本举措。”朱忠君说。

通过“结对子”“补口子”“育苗子”,江苏师范大学瞄准了关键点,找准了需求点,选准了突破点,紧紧围绕帮扶地区的实际需要,为当地精准脱贫贡献了一份极具价值的“高校思维”。

 (本报记者 郑晋鸣)

[责任编辑:张青]

相关新闻

能源
关注留守儿童
精准扶贫
绿色生活
低碳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