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福建乡村来了“小木工”“洋木匠”
“小木工”们在福建闽侯武竹山区修建树屋。钟欣摄
中新网福州8月8日电 (记者 林春茵 张丽君)这个夏天,9岁福建小学生王羿麟“最大的收获”是和15个同龄伙伴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武竹山区里学习用传统木工榫卯技术修建一座树屋。他们住在一座曾经荒废逾10年的古宅里,雨天不能外出时,他们跟着老师对古宅修修补补。王羿麟非常肯定:“房子非常老了,但我们能修好它。”
小海狸工作坊的乡村振兴实践。钟欣摄。
老师尤三鑫是一位爱好传统古建筑、民间老手艺的姑娘。她所经营的小海狸工作坊五年前将这座武竹的古宅长租下来,不定期地邀请小学员们加入,试图培养他们对乡土的热爱。“在乡村生活节奏很慢,但孩子们心灵和技术都有所成长。”她说。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九龙村古民居建筑群。钟欣摄。
田里的水鸟和水牛,竹子、杉木,村民送来的果蔬,自然而然进入这群孩子的暑假生活。眼下,小海狸工作坊正招募另一批孩子,来学习经营树屋和古宅所“变身”的“山中儿童旅社”。
尤三鑫告诉中新网记者,当初与村民签订租赁合同时,“备受质疑”。但五年间孩子们在山上建起三座树屋,为乡村带来童趣,闽侯武竹的文创之名在福州当地也不胫而走。
20余名法国和中国的古建筑爱好者们组成的“中法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在九龙村劳作。钟欣摄。
与此同时,另一组由20余名法国和中国的古建筑爱好者们组成的“中法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也在福建省南平市最南端的山区九龙村忙碌着。
数年前,“中国古镇保护之父”阮仪三先生牵头成立了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连续8年组织志愿者工作营修复老建筑,包括山西平遥、江苏同里、贵州青岩等地,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九龙村则是在福建开展的第一个工作营。
南平巨口乡是国家级生态乡镇,现有中国传统村落1个,省级传统村落7个。不过如同闽侯武竹,南平九龙村偏远、闭塞、空心化严重,保存有上百座闽北风格的土厝,但从风貌和建筑遗产的等级看,难以列入官方的文物保护名单。
这样的传统村落在中国大陆比比皆是,但据《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2017)》披露,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
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丁枫为之叹惋。她认为九龙村独有价值:“闽北地区大量的移民都是南宋,从中原迁过来,审美的情趣非常接近于宋代人的审美情趣,这个本身就是一个活化石。”
法国考古学者艾米丽正学习就地取材,用生土、木材、鹅卵石、瓦砾等材料修复方楼土厝。她笑说:“我们用传统工艺来修复房子,能看到中国人是怎么建造房子的,这件事非常有趣。”
“中法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营员在闭营式上做总结。钟欣摄。
中法“木工”“泥瓦匠”的到来,使九龙村村民内心也悄然发生变化。已经退休多年的九龙村小学老校长王商国专程从南平赶回来,给上了一节村史小课。
九龙村的村民王商利拾掇了祖屋,改建为民宿招待志愿者们。“他们对我们村子发自内心的喜欢让我们很感动。”王商利把餐桌设在厅堂,以示招待贵宾,“我希望这个活动能唤醒更多在外的乡贤能人更重视我们的祖屋,主动去修缮保护它。”
村里成立了旅游理事会,已有村民将7栋老房子交由他们统一打理。南平市延平区九龙村村支书林轩其向记者透露,村里引入第三方资本,投入100万元人民币改建村小学旧校舍为艺术家创作基地。
“乡村振兴最难的困境在于怎么去聚集人财物,现在,越来越多团队带着资源来到农村。”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党委书记吴春生向中新网记者透露,在外界策划之下,10月巨口乡即将迎来一场乡村文化祭,而政府正借机发力鼓动在外乡贤发挥重建家乡的积极性。
“我希望村里发生变化,最好能把乡村振兴起来。”老校长王商国说,“我担心老家越来越萧条没落,最后消失掉。”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