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5岁高龄的沈奶奶,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能伴左侧凝视4小时”由急诊收住入院。入院时呈嗜睡状态,双眼向左凝视,左侧肢体可见自主活动,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家属说沈奶奶平时吃饭睡眠都还行,大小便也正常,不知怎么回事好好的就成这样了。入院后,我们帮沈奶奶做了一系列颅脑检查,检查结果未见明确新鲜脑梗死,脑内多发缺血、梗死灶,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改良Fazekas 2级),脑萎缩,副鼻窦炎,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及前动脉显影浅淡,脑动脉多发狭窄……
患者入院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并伴意识模糊,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等症状较前明显加重,医生诊断沈奶奶的这些症状符合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病症,且无明显溶栓禁忌症符合溶栓适应症,随后便为沈奶奶进行溶栓治疗,同时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必要时给予沈奶奶血管内治疗。
在取得家属同意后,我们为沈奶奶进行了颅脑DSA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沈奶奶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后通过ADAPT技术(下文详解该技术)颈内动脉C1至C5反复抽吸5次后,可见长约10cm左右血栓抽出(如图2所示),后再次造影可见血管3级再通,远端血供恢复(如图3侧位、图4正位),沈奶奶的病情逐渐好转。
出院后,沈奶奶的家属为向我院脑病科五病区的全体医护人员表示感谢,特意赠送锦旗一面。
ADAPT技术
ADAPT技术(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echnology,ADAPT),是以直接抽吸作为取栓技术的血管内治疗方式。此技术需要使用一个可追踪、大口径的抽吸导管进行直接吸引取栓。
2015年,五大血管内治疗卒中临床试验的公布,证实了急性大动脉闭塞所致的卒中患者能够从血管内治疗中获益,这一里程碑式的进步,正式确立了机械取栓术在大血管闭塞的一线治疗地位,标志着取栓时代的到来。
近两年来,随着ADAPT技术的出现,支架取栓或导管抽吸,成为临床广泛探讨的热点话题。2019年AHA/ASA指南更新,将ADAPT技术列为IB级推荐疗法,为ADAPT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优缺点
ADAPT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技术操作更简单,开通时间短,出血率低,安全性相对较高,三级再通比例增多、栓子远端逃逸事件减少。但其最大的缺点在于部分病例无法到位或因血管狭窄导致血栓难以抽吸。
病人选择
1.对于血栓负荷较多(如ICA末端)、串联病变、后循环病变的患者,导管抽吸进行取栓优势非常明显。
2.对于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如果微导管微导丝不需要通过病变部位,只需要在病变近端将抽吸导管直接带到血栓部位,在这种情况下会考虑直接抽吸取栓。
3.对于狭窄病变的患者,不优先选择抽吸取栓,考虑到近端狭窄的限制,远端血栓难以抽吸。
关于华讯| About huaxun|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华讯公益| 合作伙伴|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hx@huaxunnews.cn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1
Copyright© 2015 Huaxun.All Rights Reserved